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5444篇
科学研究   20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25篇
综合类   400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611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辛亥革命时期吴稚晖的政治思想由最初的传统守旧、维新改良而演变为革命,曾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勇于接受中外进步思想理论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42.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3.
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科学救国风尚的盛行,引发了"五四"科学思潮的勃兴.当时崇尚科学的浓厚文化语境,既促发了"五四"小说家们利用民主思想对民众进行启蒙,又注重运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来达到启蒙的效用.提倡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为武器消除民众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唤其觉醒,而建立新的社会文明,是科学思潮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影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4.
幕末、明治时代,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各种各样的侵华思想不断问世,成为其侵略行动的战略指导和精神支柱。这时的侵华思想以大陆政策为核心和主线,以“神国”理念和民族优越论为特征,是封建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民族狂妄主义的混合物,对后来日本大规模的侵华思想理论的泛滥和行动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在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问题上,当前我国学界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即形而上学倾向和唯心主义倾向。本文主要列举、分析了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并指出其危害性所在。  相似文献   
46.
通过精选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七个方面说明转化思想在解数学题中的应用,为搞好解题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教育平等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使广大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平等竞争,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关于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邓小平十分关注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8.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独特的人物,其思想矛盾复杂,始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痛苦抉择和情与理、僧与俗的无奈彷徨中挣扎,其一生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49.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第二、三代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殷实。本对要不要在当代大学生中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50.
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之所以呈现出独特的形制特征,除与历史上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中西文化交流等重要因素相关外,更与长期盛行于中土的“天人合一”观念及儒、释、道,伊观念对它程度不一的统摄分不开,这些观念既赋予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一种追求“乃顺承天”、“服位有等”之伦常目标的衣规服制,又普遍赋予人们一种追求中庸节俭,重生厚死,崇祖念旧,坚固实用的服饰消费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