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儒家思想史上,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原生儒家探究了“孝应该如何行”,却未回答“孝是什么”这一更加关键性问题,也就是孝论存在的正当性问题。董仲舒从天人关系的层面上,将“孝”论证为“天之道”的自我展现与自我运动,是“天”这一宇宙绝对法则在人类社会的外现。儒家孝论的思辨性增强了,逻辑性提高了,孝由一普通的伦理范畴上升为哲学范畴,儒家孝论实现了“实质上的系统”。  相似文献   
42.
<西游记>的作者现署名为吴承恩是可以提出疑问的,笔者认为:应是一位久居泰安的人.<西游记>写的是成佛归空的故事,而关注的却是以入世为出世的人生小说,作者以魔生-魔灭,写人的修心之道.同时,它借西天取经之事,不仅是救世的事业,也是悟空、唐僧等"五众"自救的机会与过程.  相似文献   
43.
《远游》是楚辞中的一篇游仙诗,其游踪的诡秘让后人颇有迷惑之感。尤其“凌天地以径度”句中的“天地”一词更是令人疑惑。本文以大量的材料为依据,主要从诗人的游踪上进行突破,谨慎地考释“天地”当为“天池”之误。  相似文献   
44.
郭店儒简的天命、天道观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并有深入的发展。其一强调“天生百物 ,人为贵”的道理 ,其二以“天常—人伦”相结合 ,深化、发展了古老的天命观 ,其三“知命”作为简书天命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有一些新的理解。最后简书把天道、人道贯通起来 ,且突出地论述了人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论《天问》独特的立体结构与抒情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问》错简难题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理解其内在结构和抒情方式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不仅属于艺术范围,它直接影响着对本的正确理解和阐释。笔发现,《天问》并非如以前学所理解为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二元对立转化的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两两对立的双方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如太极图的黑白转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全部架构贯穿着一个精神——对宇宙万物根本规律不懈的追寻探索。《天问》不是叙事诗,它的主旨是抒情,可以说是一篇特殊的抒情诗。渐强、高潮、重复、错位,再加上问题和爆发,这就是《天问》独特的抒情方式与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46.
已有研究指出《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之影响,但侧重史学的学理依据,而缺乏哲学的学理依据,从哲学上看,《孟子字义疏证》从方法到原理,都有《天主实义》间接和直接影响的痕迹。但《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的影响并非根本性质的。《孟子字义疏证》的思想仍处在新儒家语境内,与《天主实义》的神哲学实有本质区别。这是戴震虽受了《天主实义》的影响但却讳言其影响的学理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作为一个典型物象与人生世事紧密结合,其精神核心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研究月亮意象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学的精神,充分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蕴,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8.
《天妃显圣录》现存版本及其纂修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存《天妃显圣录》一书的最后一次修订本,其距初稿本的形成时间超过百年。通过对现存版本及相关史料的钩稽研究,初步理出这个版本的体系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9.
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艺术所呈现的"荡出形态之外"的外化形态极为相似.但西方艺术自古希腊以来,是在"二元论"哲学思维的求证问题的方式下切入的,以"人"为中心.其实质与中国"一元论"思维下的东方传统艺术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与东方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50.
"成于乐",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笔者认为,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系统的指挥、调控.这种指挥、调控正是孔子所说的"节礼乐".当一个大司乐、大乐正那样的祭祀行礼的主持人,在孔子看来,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许.这样理解"成于乐",才更能了解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