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我国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模式的局限性,国内价值链构建理论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支撑。国内价值链构建视角下,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禀赋结构、比较优势、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中原经济区应选择产业内升级路径,探索加快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寻求支撑产业升级的新动力,找准推进产业升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2.
《白鹿原》的神秘因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神秘特质具有传承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传统才是《白鹿原》神秘艺术特色的“本根”。  相似文献   
143.
王海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1-13
毕飞宇的小说《平原》是围绕端方和吴蔓铃周围的人物关系建构起来的关于爱情与亲情的权力关系网。权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作家对权力的探询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女性命运在权力的镜象下遭受到双重的压制,男性的集体无意识在创作中使得女性失去了自己言说的权利,而作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也因为本身性别的不同而对作品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4.
《白鹿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诠释了历史。从小说主题到思想内容,从叙事方式到人物格调以及语言表征,《白鹿原》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45.
清代洞庭湖平原的水稻生产非常发达,究其原因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发达的水利建设,高效的垸田经济,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周边环境的有力推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刘邦进占关中后,发布“约法三章”其目的在于安抚关中民众,做关中王。“约法三章”与汉初的法律制定无多大关系,重要性在于其政治意义。刘邦发布“约法三章”赢得了关中的民心,为后来战胜项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7.
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而颛顼帝喾时代是五帝时代的重要阶段。在颛顼帝喾时代,中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水利、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石器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天文历法、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成就,并呈现出同步性、融合性、先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8.
陕西关中地区初步确定的帝王陵墓有六十五处,关中东部有十二处,时间跨度从远古帝喾时期至唐末,以唐陵为主,包括帝喾陵、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懿宗李氵崔简陵等,多分布在富平县和蒲城县境内,为关中东部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9.
“滇池”本在成都平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来学界认为上古时期的“滇池”一直就在今云南高原,由此导致西南上古历史中很多问题无从解决。本文通过搜集、分析现代技术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认为战国后期以前的“滇池”必是在今成都平原。只是由于战国后期蜀部族人的南迁,“滇池”之名才被带到今云南高原上。此结论的取得,可以使西南上古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诸多谜题获得科学而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0.
周宏伟先生近年提出,地质时代在成都平原形成的断陷湖延续到两晋南北朝仍然存在,即汉代“方三百里”、“周回二百余里”的“滇池”,再到两晋南北朝的“万顷池”。通过对成都平原的地质、古地理环境分析以及考古学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直到战国中期,成都平原不可能存在“周回二百余里”的大湖泊,“滇池”在成都平原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