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522篇
科学研究   368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对传统CES生产函数进行改进,构建三种二级嵌套CES生产函数,针对江苏省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进行创新效度评估。研究表明,对于电子信息行业,(LS)K嵌套方式的拟合度最好,且更倾向于"开放式创新"模式;对于新材料行业,(SK)L嵌套方式的拟合度最好,且更倾向于"封闭式创新"模式。最终,根据拟合结果并结合行业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2.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高炉监测系统,介绍了Modbus/TCP通信协议,以及由工控机、工业以太网、ADAM5000/TCP数据采集模块和传感变送器等组成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并通过编写VB6.0应用程序实时监测高炉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3.
试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与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信业和传媒业如何融合为大传媒产业,以及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4.
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管理领域兴起的新兴前沿领域。本文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产业创新管理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对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川滇藏接壤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认为接壤地区应立足区域自身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为主要调整方向,确立新世纪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并相应提出了主要产业调整与发展方向。主要产业是:建立可持续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和“大粮食”生产-消费结构,建设商品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建立以育林为主体的林业生产结构和以干杂果种植为主的林业生产基地,建立电力-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为主的工业生产结构,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并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与中心城镇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6.
区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崛起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转移动力、转移战略和路径以及转移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总体上,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研究趋于成熟,在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力机理机制、准入门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战略,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未来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可将触角伸入企业或消费者群等微观层面,以及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动效应等中观层次。  相似文献   
27.
为从根本缓解水资源对工业发展的束缚,反思现有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实现节水效应。基于脱钩测度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验证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以及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处于从“震荡波动”到“持续脱钩”的状态,工业用水量随着环境规制的变化出现平稳或者减少的趋势。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之间都呈倒U型曲线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此外,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双向传导路径,相互促进对方对工业用水的作用效果。因此,政府需要强化对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视,增强环境规制工具的节水效应,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8.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资源科学》2013,35(6):1184-1193
本文采用山西省1986年-2009年间的GDP数据与3类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数据,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省GDP与工业废弃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山西省GDP的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所增加,GDP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较大影响;GDP增加的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这与山西省废水资源化再利用有很大关系;GDP的增加对废气排放增加的影响不大.说明山西省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在GDP增长的同时,降低废弃物排放.建议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进一步加强对废气及废水排放的限制及治理.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产生历史、年份、应用前景和基本原理,并对其产业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江西省的调研数据得出了超磁致伸缩材料产业链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数据分析与总结,最后建议我省应及早构建"稀土元素铽和镝分离—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制备—精密驱动器"完整产业链。  相似文献   
30.
为厘清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和特征以及因产业关联产生的具体碳转移机制,以明晰碳减排的科技创新路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广东省11个产业部门为例,基于201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耗量数据,运用改进的假设抽取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分析碳转移特征和能源消耗的产业关联性。结果表明:(1)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的直接能源消耗总量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单位能源消耗最多;(2)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转移输出碳排放量最大,采掘业的间接碳排放量最多;(3)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吸收碳转移最多的两个部门,且主要输入部门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因此这两个主要输入部门为推行碳减排的重点产业部门。最后根据研究发现,从给出重点产业碳减排绿色科技发展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路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政策法规导向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