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7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9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厂商与大集群: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它是在零自然资源乡村社区崛起的原发型产业集群;产业主体是规模不大却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厂商,产业集群的总体产值很高;围绕着羊绒分梳和深加工,清河已经形成一个关联产业集群;厂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厂商自发地集中在地理接近的空间区域内。我们将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小厂商,大集群"。  相似文献   
22.
基于中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9~2014年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政治关联角度对影响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用市场化指数、法律环境指数和金融发展水平衡量的制度环境与家族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而建立政治关联不利于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环境越好,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3.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探讨跨国并购中的管理控制策略与中国企业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家中国企业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对目标公司的弱控制会促进中国企业知识转移的进程,提出了管理控制与跨国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并认为管理控制策略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员工的合作意愿和文化差异对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24.
康志勇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92-1100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了本土市场效应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运用面板Probit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来看,总体上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存在本土市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收入差距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我们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5.
吴波  杨菊萍 《科学学研究》2008,26(1):130-136
 区域龙头企业的知识溢出对本地中小企业成长的带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是目前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点问题。已有对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社会临近观和认知临近性两种观点。基于知识转移理论,我们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会对区域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更大的作用。基于浙江省三个区域产业集群中163家中小企业实地调查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本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社会临近性和社会临近性对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的交互作用;而区域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带动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同时与龙头具有较高社会临近和认知临近的本地中小企业才能享受到显著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
We explore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 dispersion of a firm's R&D activities on the quality of its innovative output. Using data on over half a million patents from 1127 firms, we find that having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R&D per se does no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 firm's innovations. In fact, distributed R&D appears to b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verage value of innova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potential gains from access to diverse ideas and expertise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on average, offset by difficulty in achieving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cross multiple location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innovating teams that do manage cross-fertilization of idea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chieve more valuable innovations, we analyze innovations for which there is evidence of such knowledge cross-fertilization along any of the followings dimensions: knowledge sourcing from other locations within the firm, having at least one inventor with cross-regional ties,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inventor that has recently moved from another region. Analysis along all three dimensions consistently reveals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cross-reg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has on innovation quality, as well as a positive interaction effect of cross-reg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ed R&D for innovation quality. More generally, 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cross-unit integrative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multi-unit firms.  相似文献   
27.
吴航  陈劲  金珺 《科学学研究》2012,30(6):870-876
 国际化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何获取和利用技术资源直接决定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成败。本文整合资源观、社会网络理论、制度理论三种理论视角,选取“中国光谷”293家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资源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内部技术资源和外部技术网络资源对于企业国际化均具有显著影响。当企业吸引到跨国公司入股时,以及当企业位于政策区内时,企业更能够利用内部技术资源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28.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颠覆性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后发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下作为后发企业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颠覆性创新与后发企业竞争优势构筑的关系,强调了在后发企业利用颠覆性创新培育其获取竞争优势的不同阶段生产性服务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contextu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the success of 800 cooperative agreements between Spanish firms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run between 1995 and 2000.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ost outstanding factors are, in the case of firms, commitment, previous links, definition of objectives and conflict, whereas for research organizations previous links, communication, commitment, trust and the partners’ reputation are more relevant. These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 success of these agreements but is useful both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cooperation and for fostering collaboration both at a national an inter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