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3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其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的首要参考。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经济与社会领域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其平等观的构建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启发,并实现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以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自由主义平等观相比,二者在认识平等问题的方法论、对平等与自由的价值排序以及对待"人生而不同"这一基本事实的态度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补足马克思平等理想实现条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是宇宙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而是历史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其关注的不是整个宇宙,而是人类世界,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他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曾有保留地接受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但他绝不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而是在批判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继而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对宇宙观问题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是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跨跃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形式。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是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的成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科学性的征明,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54.
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比较成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显著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回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兴起的过程,阐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强调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石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行展望,探索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5.
面对当代高技术社会的伦理困境,当代技术伦理导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整体论,其技术伦理思想分为技术伦理的社会制度环境、组织制度条件和技术主体道德三个方面,并以技术史和工艺学实证研究为基础,为现代技术伦理的社会、技术和人的协同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是对黑格尔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在这种批判性继承中显示出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作明确区分是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与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共同基础;两者都属于自由主义批判的共同模式.通过对近代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以"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了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双重超越.研究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特别是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当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7.
德、英、美等国的学者未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未全面把握马克思的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它包括思想、观念,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及政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喻义。这些学者也未弄清上层建筑概念曾发生从思想观念到政治结构等的转移变化。德国学者中,柯尔希纳等对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有失精确,哈贝马斯甚至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再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英国学者莱尔因认为存在反映论的发展与基础-上层建筑的比喻缠结在一起的难题。美国学者麦克莫策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划分模糊不清,杰姆逊则认为马克思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典式的区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学者中有人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的新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情况来否定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企图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没有建树反而混淆了问题。由于上层建筑是一比喻性概念,它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论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8.
把握马克思与历史主义问题的关系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条新路径.历史唯物主义从自然与历史的有限统一、结构与历史的辩证统一成功地战胜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困境.历史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观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克服历史主义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方法论层面,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有限目的论"解决了历史主义不得不"假手于上帝"的困境,从而解决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意义的根基问题.  相似文献   
59.
网络交往导致的信任危机在当下大量地凸显,主要表现在人际冲突加剧,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网络经济贸易受到冲击等方面。马克思交往信用思想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构建网络诚信交往提供了两点启示:第一以利益为动力,建立网络技术安全权威;第二以法律为载体,营造网络诚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0.
马克思敏锐地捕捉到了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力量和决定性作用,对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与批判,并把技术引入自己的实践哲学,赋予技术以本体论、认识论、生活论、价值论等多视角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