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教育   1827篇
科学研究   133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8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基于Internet网络的出现,诞生了传统哲学所没有涉及的网络虚拟世界,对于它从哲学层面上进行思考.必将引起哲学世界观的发展变化。本文对其中的网络与联系观、唯物史观、物质观和矛盾观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
基于因特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利用因特网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作为平台,采用网络版的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教学,模拟实际的操作环境,使学生逐步对基于网络的会计电算化有感性认识,树立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思想.  相似文献   
93.
日本高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计理念、设备配置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介绍了日本高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现状,并对中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施的应用模式进行横向比较,以借鉴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设计理念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存在着“壁炉现象”和“集体主义困境”,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问题成因,从组织模式建设层面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双主体”变为“单主体”,采用股份形式的集团化组织模式能够提高产教融合的效能,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并通过案例实证进行了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95.
校园网建设的策略及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针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园网风靡全国的现状 ,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建设的教育目的、策略、流程图 ,并进一步分析、总结、提出设计建设校园网的教育性原则及其他原则  相似文献   
96.
关于时下网络文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它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其弊病也初露端倪。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地分析了网络文学的特性,并指出文学的发展光靠新的媒体作技术支撑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7.
曾启杰 《文教资料》2005,(22):110-111
文章探讨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第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98.
明时代是以字的出现作为标志的。字时代把人类对于事物的直接观察的重要性.让渡给了对于字意义的体会。这种强调对意义把握的明,成为人类进步的骄傲,也成为束缚人自由思考、自由感受的藩篱。以电影为发端的视觉化的出现,首次逆转了明的演进趋向。这种趋向在电视和电脑网络的信息传达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99.
现代家庭经济活动的资源约束与新经济人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是一个集生产、投产和消费为一体的微观经济主体,家庭的这些经济活动要耗用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然而资源总是有限的,存在一个配置效益问题。这样,如何合理使用资源以使家庭获得的效用达到最大,这便成为家庭经济行为合理化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步入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研究网络化,探索对读进行道德教育的新特点;要善于依托网络环境,重塑大学生们新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开发网络明,完成对读道德化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转换,努力促进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