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斯达尔夫人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她的浪漫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启蒙运动者们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受到了德国文学大家的直接影响,这其中不仅包括歌德、席勒,还有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开创者和奠基者的施莱格尔兄弟。  相似文献   
52.
汉武帝本性风流,围绕在他身边的后妃也极具传奇色彩,孝武李夫人于其中脱颖而出,出身贫贱的她以倾城倾国的登场、至死不见的辞世赢得了武帝深刻的思念,留下了千古绝唱。然而这份被后人传颂的帝妃绝恋究其本质而言却是一场致命的较量,是一份畸变的感情。  相似文献   
5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 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54.
文章以叙事治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达洛卫夫人》中创伤主体赛普蒂莫斯·史密斯的悲剧根源,认为由于叙事治疗的缺失,小说的主人公没能通过叙述外化问题走出身份危机,因而未能重新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55.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6.
瓦氏夫人崇拜形成因素中,她所创造的军功政绩是形成的外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铸就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是形成的内因。二者相互作用,构成边疆区域土司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哈代爱情诗,特别是怀念亡妻爱玛的组诗,其感情基调真挚、朴素、深刻、感人,时时触动着读者心灵的脉搏。而《悼李夫人赋》与哈代相似的情感体验。比较两部作品,对深刻理解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里普利的老伴回老家》独特的叙事策略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叙事线索简洁明了,以几个旁观者与主人公就回家一事的互动以及他们的反应,使回家这一中心事件成为唯一一条线索,没有旁枝末节,简洁凝练;通过对时间的措置和跳跃,巧妙地突显催化事件而使中心不言而喻,进而体现了小说的写作主旨;通过灵活有度的追述方式,使故事中心更加集中,结合内在和外在追述,使细节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也使回家这件小事之重要性在追述中显得更为合情合理;采用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者,旨在最全面展示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作者的所感、人物的所思所想,强化了作者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59.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中通过对男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幻灭过程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与险恶。分析〈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的四位女性人物对皮普的性格发展的影响,对于揭示皮普远大前程的破灭与这四位女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维吉尼亚·伍尔夫提倡只有心灵的感悟才能把握生命的本质,这与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学说不谋而合。伍尔夫文学作品与伯格森哲学学说具有共同的现实基础,此外伍尔夫的艺术创作中鲜明地体现了伯格森的时间学说以及直觉主义认识论。因此,当结合伯格森直觉主义哲学学说去欣赏、解读伍尔夫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好地穿透表面现象,把握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