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08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61.
刘勰的虚静学说作为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直接本源于老子和庄子的虚静哲学观。刘勰的虚静学说不仅在文艺创作上有其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审美观念上亦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62.
文章以通俗的文笔、流畅的语言,针对初学者或高中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误解,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求人们,要想学好、理解并掌握哲学,关键须掌握四个方面:①掌握系统论;②掌握三段式法则;③掌握对子;④掌握关系。只要能在四个掌握上狠下工夫,刻苦学习、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全面、完整、系统、科学地学好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相似文献   
563.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举辩证批判的利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根本改造和批判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不彻底性,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本质特点加以革命的改造,坚定了革命辩证法的信念马克思坚持理论原则、重视历史遗产的价值、注重于挖掘前人精神财富的独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4.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即思想境界角度、历史角度和实践角度,并从这些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5.
元代山水画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严谨工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逸品、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66.
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生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可为教育提供理想的构想。一个时代的人生哲学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往往首先从宏观层面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师的人生哲学作为个性的体现,则更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更直接、更持久。  相似文献   
567.
传统教育哲学的沉思本性导致其既无法最终占有智慧也无法正确行动,且还有可能会对现实造成诸多潜在的伤害。这种形而上学式的教育哲学应该终结。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应去努力理解现实的生活和教育而不是天上的"理念",并应通过参与介入行动使现世生活和教育变得更好、更健康。  相似文献   
568.
论图书馆哲学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图书馆人文现象和图书馆哲学现状的思考,总结,认为图书馆哲学在新时期的理论体系,应填充深刻的人文内涵,关注图书馆实践,关注图书馆人,开拓人文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新的思维范式,从而确立和建立富含人文色彩的具有人情味的图书馆哲学。  相似文献   
569.
570.
This article aims to outline the reported experiences of practitioners in a local authority in England where, since the mid-1990s, a high proportion of teachers have undertak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main findings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was carried out among first,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is area. It wa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ir views on the us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teaching ‘Thinking for Learning’, a term which encompasses both the use of a range of thinking skills strategies and the Community of Enquiry/Philosophy for Children approaches.

The vast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reported a range of positive effects on their pupils, including pupil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social and affective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reported challenges mainly referred to a perceived lack of time and to some seemingly inhe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policy far beyond this local authority's regional boundaries, and aim to contribute to the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forms of education that are based on dialogue and enqui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