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3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立足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改革的新阶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公园分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园面积和功能均占主体、包括国家公园“小群”和“大群”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群要求突出群的整体管理,然而目前青藏高原现有自然保护地在统筹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不仅表现在单个国家公园内部,也表现在国家公园之间,以及国家公园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之间。顺应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着眼国家公园群统筹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快建立跨省域的、国家主导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管理体制,并同步完善国家公园创建、财政资金保障等有关配套制度;应统筹生态保护和带动当地农牧民同步现代化的多元目标,要让参与管理运营的广大农牧民成为国家公园群的持续受益者和积极拥护者。  相似文献   
82.
图书馆员突破“职业高原”现象的个人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高原”现象在图书馆员工中广泛存在,本文运用职业高原理论对图书馆员进行了分类,指出跨越职业高原,个人应发挥主导作用,并用Rantze和Feller的“员工个体应对4策略”,对克服馆员职业高原现象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日益显著,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日渐突出,多年冻土的长期定位监测和大范围野外调查已经成为冰冻圈、生态、水文、气候和寒区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重大需求。中科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简称"高原冰冻圈站")自建站以来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进行了长期连续的监测和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多年冻土水热状况的变化机理、模型模拟和生态效应综合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高原冰冻圈站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规范了多年冻土野外考察和定位监测的方法,建成了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年冻土综合监测网络;系统地开展了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温度、厚度和地下冰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和多模式比对,发布了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高原多年冻土温度、厚度和地下冰的空间格网数据。基于长期监测数据,构建和改进了适合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一维热传导模式和陆面过程模式,定量评价了过去30年来高原尺度多年冻土的变化及物理机制。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青藏铁路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域气候模拟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也面向国家需求和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推动决策咨询服务。有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生态和土壤有机碳氮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为未来地球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地球系统模式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本底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4.
刘江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1):1-5,F0003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莫宣学教授从事地质专业学习、地质教育与地学科研工作50余年的经历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集中介绍了莫宣学教授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和"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三大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通过挖掘莫宣学教授成长的经历,真实地反映出他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严谨作风,以及作为一名教师与科学家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85.
以低碳为目标的海东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永年  王慧敏 《资源科学》2015,37(10):2010-2017
以低碳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区域和全球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海东市为例探讨了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首先计算了海东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密度和碳排放系数,然后以最大化碳储量和最小化碳排放量作为目标函数,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获得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的对比发现,基于碳储量最大化的优化方案最佳。在该方案下,到2020年海东碳储量达14 171.68万t,碳排放量为217.65万t,比规划方案的碳储量增加了7.77万t,同时减少了31.98万t的碳排放,可见以增加碳储量和减少碳排放为目的的优化方案,对区域固碳作用明显。该结论能为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调整提供了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86.
预估分析未来水源涵养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和措施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为研究对象,利用SRES A2和B2 情景下区域气候模式的气候情景数据,通过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了1981-2100年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未来近期、中期和远期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相对基准时段(1981-2010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来SRES情景下,研究区总体上水源涵养功能在近期以增强为主,主要受降水量增加的影响;而未来中期和远期水源涵养功能受水分实际蒸散增加的影响而减弱的可能性则更大,并随着增温幅度增加而减弱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87.
Aresearch project on the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Swertia chirayita Buch Ham, a popular herbal drug used by the Tibetan people against liver and gallbladder diseases, recently passed the acceptance check by a panel of exper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Qinghai Provincial S&T Bureau. The feat was accomplishe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Lanzhoubased CAS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相似文献   
88.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地面站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豪然  彭骏  毛晓亮 《资源科学》2010,32(1):149-156
利用高原地区1962年-2004年64个地面站积雪资料,揭示了该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原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空间分布局地差异显著,多雪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山东段和藏北高原东南部,少雪区主要是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川西干暖河谷地带;②空间分布可以概括为6种类型,青南高原东部型、藏北高原东部型、川西高原南部型、青藏高原东北部型、西藏东北部型以及川西高原东部型;③青南高原东部的春季积雪日数呈显著增长趋势,青藏高原东北部呈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南部基本没有趋势变化,其余分区内各测站的线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积雪日数仅在青南高原和川西高原东部地区存在由少变多的显著年代际变化,分别出现在1975年和1982年前后;④高原地区的春季积雪日数主要以准2年、准6年以及准1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90.
基于GIS和神经网络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秋文  方海川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0,32(12):2384-2390
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川西高原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近年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本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以GIS和人工神经网络为评价手段,地理网格作为评价单元,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成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并相应地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分成四个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高适宜区;若尔盖-马尔康-雅江-稻城条带状分布的中适宜区;以新龙县为中心呈三叉状分布的低适宜区;石渠、色达、壤塘三县为主的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