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52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作为我国传统抒情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意象满蕴着作者的审美情感,也渗透着读者的审美领悟.秦词凄美柔婉的意境,蕴含于独具表现力的意象之中.词人寄意于象,以象尽意,使物象与自我意识交织,情语与景语交融,传达出哀怨的心曲,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122.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3.
重用贤才辅政,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明君贤王的愿望。先秦时代,虽然还只是用贤的初始阶段,但执政中的贤明,却在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知人察贤和宽怀用贤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4.
秦观在贬谪郴州前后所写的《阮郎归四首》是其在那段时间中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他遭贬郴州时期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主要思想基调是:孤独、怨愁与思友,是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无比感伤与对政治前景的极端失望。  相似文献   
125.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6.
作于东汉之杜笃《祓禊赋》系篇描写古代祓禊民俗场面之作,祓禊是上巳日里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巫术仪式,观审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祓禊一事是加载官方礼制文书的,可见这是一个举国参与的祭祀活动,其受重视之程度毋须赘言。随着社会的变迁,上巳习俗渗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时代内容和特色,与它的原生形态有着极大的不同。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必然的结果,然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日益进步和逐渐丰盈的知识。随着社会、思想多元的呈现,许多迷信被解放出来转化为俗信时,就成为生活上、心理上常见的习惯,如上巳节、端午节、中元节的过节习俗即是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7.
秦汉社会阶层结构复杂,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等级身份,舆服消费是彰显他们阶层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故而不同阶层消费不同等级的舆服。秦汉不同阶层的舆服消费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舆服消费的统一规范,二是舆服消费的等级森严,三是舆服消费趋于奢靡与浮华。过于奢华的舆服制度,助推了社会奢靡风气,也促进舆服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商品交易时空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8.
该文比较探析了先秦道儒散文的幽默风格的异同:征服悲剧是先秦道儒散文幽默形成的社会背景;道儒先祖选择了自嘲式幽默,老子偏向于超越与放松,孔子是偏向于退让与矜持;庄子和孟子的幽默则显得锋芒毕露,孟子是理性征服的雅幽默,庄子是无为超脱的冷幽默。  相似文献   
12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陈毓罴教授,在《文学遗产增刊》第15辑发表《浮生六记足本考辨》,文中披露了他在《元和县志》上发现的沈复的两首诗:《望海》与《雨中游山》。笔者依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的《元和县志》版本,对此说存有疑义。后经查实,发现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秦境和姚燮,而不是沈复。  相似文献   
130.
"布衣将相"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特定的历史群体,其含义有着很大的伸缩性,即不同历史环境,其范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分析其含义时,理应把"布衣"和"将相"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而探之,进而窥其全貌,从而为以后研究"布衣将相"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