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15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专利分析为视角、谷歌公司为案例,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主题、专利布局国家等维度对谷歌高空气球项目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谷歌公司高空气球的发展路线,专利布局策略及目标市场,结合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现状,得出谷歌公司的专利发展战略对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领域知识产权管理的启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中国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从生产理论的角度,综合考虑了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并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了可考察动态变化的DEA-Malmquist专利产出绩效指数。然后运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社会经济面板数据对专利产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其区域差异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分布态势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中"创新者"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于专利产出绩效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在短期内,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受大专以上教育(十万人)的人力资源产出指标对于绩效水平的提升缺乏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44.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5.
毛昊  孙莹  刘洋 《科学学研究》2009,27(4):554-562
 大部分中国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总是遭遇到瓶颈性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市场已经通过跨国公司的核心专利以及合资企业的外围专利封锁被固定在国外产品的技术轨道上。不论外资企业申请的单个专利自身的期望价值,即便是有些专利的期望收益可能为零,甚至为负,但是只要将专利加入到经过良好规划的专利组合中,那么其所带来的期望边际收益似乎总是超过其边际成本。国外跨国公司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疯狂利用在华外资企业大量进行专利申请。本文试图通过以韩国LG跨国集团在华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及专利战略情况的考察,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分析国外跨国母体的专利战略。并最终得出了以韩国大型跨国集团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组建的外资企业模式没有给我国带来实质性的产品开发能力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46.
专利许可是企业专利战略中的最核心部分之一,专利联盟正不断涌现,专利联盟成员企业的独自专利许可投入决策是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表明,联盟成员独自许可投入对联盟许可收益的影响、对自身其他专利收入的影响、对其他联盟成员收益的影响、联盟成员的联盟收益分配比例等,都会对最优独自许可投入产生影响。而联盟成员之间独自许可的替代影响不会对最优许可投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意义]研究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实践模式和工作机制,为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健康持续高效开展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国内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的三种实践模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长期性、系统性、创新性不足问题.[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协同治理、创新生态、宣传培训四...  相似文献   
48.
国际羽毛球专利技术竞争情报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解国际羽毛球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对从《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收集的3 985篇国际羽毛球专利文献(1963-2015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呈现出羽毛球专利的时间、学科领域、专利权人、发明人、热点技术领域及核心专利领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63-2015年国际羽毛球专利的申请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趋势;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仪器、体育科学、化学、工程设计、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交通运输、农学、建筑工程学、通信技术、综合内科医学、冶金及冶金工程学、能源与燃料科学、成像科学与摄影技术、光学领域、药物学及制药业领域等17个学科领域;主要专利权人和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的一些大型企业中;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羽毛球的球拍构造、球、球弦、球网的绷紧和调解装置等比赛器材的研发以及比赛照明装置等方面。力争获取羽毛球专利研发的热点领域信息,服务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49.
为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专业化建设,基于该区域内2004—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其医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并以6年为时间窗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医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1年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合作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合作密度较高的网络,并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趋势,网络规模与合作频次不断增加,子网络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发挥排头兵作用,其中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和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院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和研究所占据网络的核心地位并逐渐形成多中心合作子网络,而医药大企业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激发核心节点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主导地位和提高医疗机构参与度等进一步推动华东地区医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nufacture of low‐cost technology in China with the examples of ‘pirated’ VCD players, ‘no‐name’ DVD players, and Shenzhen’s development as a techno‐urban city. 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ural logic of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s) and argues that the various transformations and deflections that are derived from ubiquitous OEM experiences have gone beyond the original model of an authorized OEM, experiences that are to some extent embodied in the transgression of brand name and patent hegemonies, whic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high technology companies. OEM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China’s current imperative and uninhibited development of low‐cost technology capitalism. ‘Made in China’ signifies the production of any product, legal or illegal, for trans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giants or domestic technology manufacturers. Learning to ‘become an OEM’ in China has partly resulted in excessive technological mimesis that may be part of an unauthorized, underground economy that is based on low‐cos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henzhen experience, part of this study will show industrial production‐oriented OEM cultures in which illegal operations and counterfeit trade are incorporated, even in city projects that are shared by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Chinese technological companies, and undergo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onsumerism, and urb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