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3820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215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宋代土地租佃制在官田和私田上广泛适用。在土地租佃制下,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是实物地租,同时,货币地租也有很大的发展。水佃权的转让及“二地主”的出现更加剧了租佃关系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宋代土地租佃的性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佃农的法律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种租佃契约关系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62.
从华东煤矿公司看刘鸿生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生投资华东煤矿公司反映了其具有辩证色彩的经济思想:既要顺应时代热潮,又须开拓新路;既要垂直伸延,又须横向联合;既要分散投资,又须集中分散投资,又须集中管理;既要立足经济中心,又须发展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63.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文本,它塑造了魏晋众多士人形象。对魏晋士人予以界定,总结其所展现的士人形象,对理解魏晋士人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4.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65.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66.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67.
东汉前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真正确立,儒学成为思想化的主流,谶纬盛行。白虎观会议实现了谶纬、今古经学的合流。东汉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化思潮兴起。思想化的多元化为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营养,其治蜀的政治措施是对汉末诸种化思潮的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68.
对于《汉宫秋》主题,传统认识有两大误区,即过分注重了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性和错误观照了作者的民族情结,从而导致理解与文本间多重矛盾的产生。根据对作品及作家的整体理解与剖析,《汉宫秋》是作者命运人生观的一种文学化图式,富有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69.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70.
明代殿试管理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化、经常化,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官吏的基本途径。殿试是最终决定进士录取的考试。明代采取诸多举措,完善殿试各项制度,加强国家对考试的宏观管理,为进士选拔有序地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官吏队伍的文化素质,造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