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81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古代汉语中的V+将结构在现在的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但在山西的一些方言中仍有保留。长治方言中的V+将结构主要表现为V+将+来。从句类上来看,此结构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从此结构中宾语的位置来看,共有三种类型。从此结构的否定形式来看,不同类型的结构用于不同的句类,其否定形式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12.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13.
在分析传统软件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V模型在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相对独立的缺陷,提出改进回归测试和增强各测试阶段间并行性的方案;利用TEmb(Testing Embedded software)这种特定的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化测试方法,将TEmb通用元素与改进V模型各阶段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较通用的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4.
廖芳瑜 《大众科技》2011,(10):168-169
在反射炉冶炼工艺上,借助先进的测控仪表,摸索确定各工艺阶段的最佳炉温和风煤比,从而实现炉温自动控制,使产品质量更高,指标更稳定,能耗更低。同时减少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方便经验的积累,促进生产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200m跑全程速度分配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m~100m段速度最快;最快与最慢速度之间,前后100m成绩之间的差距越小,成绩则越好.  相似文献   
116.
刘锋  董新伟  陈言 《冰雪运动》2007,29(6):35-37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能够学习轮滑后滑的学生并不多,但如何教授学生后滑却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参考专业书籍对直道前滑和后滑动作方法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对比的方法总结出"后滑的方法与前滑基本相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轮滑前滑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学习后滑过程中,在课堂上通过对比前滑和后滑过程中的侧蹬、收腿、摆动脚着地几个阶段摆动脚和支撑脚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形态,让学生明白在初学后滑时除注意要将身体重心放在侧蹬脚的侧后方外,重点掌握摆动脚和支撑脚之间的"内八字→外八字→内八字"这样一个基本形态变化过程,为轮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200 m跑运动员的各50 m分段成绩与总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各50 m分段时间与200 m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当今世界优秀女子200 m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基本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200 m运动成绩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8.
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通过比较研究鄂伦春语和蒙古语口语以及书面蒙古语的长元音、复合元音和音组,发现鄂伦春语和蒙古语的长元音、复合元音和音组之间存在语音对应关系,这为揭示蒙古语族语言和满洲通古斯语族语言较早时期的音组和复合元音发展演变成长元音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语言例证。  相似文献   
119.
A new type of gree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GRPC) with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200 MPa is prepared by utilizing composite mineral admixtures, natural fine aggregates, and short and fine steel fibers. The quasi-sta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strength, toughness, fracture energy and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of GRPC specimens, cured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gimes, a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200 GRPC made with the powder binders that is composed of 40% of Portland cement, 25% of ultra fine slag, 25% of ultra fine fly ash and 10% of silica fume are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energy are more than 200 MPa, and 30 000 J/ m2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tensile behavior of the C200 GRPC is also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according to the spalling phenomenon. The dynamic tes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rain rat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ynamic tensile behavior of GRPC.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its peak stress and relevant strain increase. The GRPC exhibits an excellent strain ratio stiffening effect under the dynamic tensile load with high strain ratio,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the fracture pattern.  相似文献   
120.
“V1着V2”这个结构中充当V1的词语很复杂,通过对V1构成成分的考察,对其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