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教育   1085篇
科学研究   47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章明奎 《科技通报》1996,12(1):54-58
本文对浙南变质岩发育的16个土壤剖面中氧化铁矿物的组成特性、红度与赤铁矿含量的关系及母质对铁矿物的影响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发育土壤的晶态氧化铁主要为针铁矿和赤铁矿,铁游离度较高(B层土壤为51.68% ̄85.53%),活化度较低(B层土壤为0.95% ̄5.83%)。土色常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它土壤红,粘一的赤铁矿含量较高,这与变革岩中矿物晶格能低、易风化、铁释放快等有关。土壤红度与赤铁矿含量  相似文献   
42.
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礼先 《资源科学》2004,26(Z1):26-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因地制宜建设主攻方向;积极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充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实地考察与实测分析为据,对滦平试区水土流失分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量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整个燕山东段山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的应力和位移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Biot固结理论,研究分析了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问题,建立了压力隧洞的半封闭边界条件.通过对控制方程的解耦,得到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方程.在Laplace变换域中得到隧洞边界上作用轴对称荷载和流体压力条件下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解答,考虑了土体和孔隙流体的压缩性,运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的解.文末给出了算例,分析了隧洞的半封闭特性对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渍害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针对渍害土壤的10项肥力指标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根据S型或抛物线型作物效应曲线建立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函数,计算出隶属度值,并按各肥力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相关系数确定其权重系数,从而求得各渍害类型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检验两种方法的IFI与其对应的水稻产量间的相关性,表明均达极显著水平(r=0.7521),说明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brought numerous issues to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of seismic mitigation in Chinese museum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tructural design team of Chengdu Museum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on seismic mitiga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design of buildings. These projec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opics: optimization of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base isolation structure, in-depth studies on structural vibrations caused by the nearby subway, and proposals for reducing structural vibrations. In 2015, after the superstructure of Chengdu Museum was completed, conservators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permanent exhibitions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Seismic protection device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how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requirement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Reinforced measures were used for museum coll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suggested in the docu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museum collection’ (WW/T 0069-2015). The conservators also built a systematic platform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for museum collections.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udies on seismic protec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in Chengdu Museum are summarized and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47.
以哈尔滨市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对新老工业区土壤中的Cu、Pb、Zn、Cd、Cr和Ni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对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较严重,老工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为III级,新兴工业区为II级。该研究力图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壤环境不同的影响,为哈尔滨市工业区合理布局及土壤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49.
从儒门六经之修订,到现当代社会史史料搜集,乡村社会文献整理,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自主体、类别、性质、特征等方面观,与传世典籍文献、官方档案文献并列而存在的民间文献包括乡村社会文献,是一个特定的文献系统。从历史文献学学科视域中审视正在迅速消失中的乡村社会历史文献,进而实现系统科学整理,是民族文献遗产保护的现实举措,是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历史文献学学科重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0.
基于土力学实验特点及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重点探讨了目前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其不足对土力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教学演示仪器及土颗粒神奇现象等方式吸引学生,从而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