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教育   1085篇
科学研究   47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温州软土地区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温州地区的环境和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温州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常用的方案,指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监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灰理论的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中的指标重新调整,引入指标权重计算关联度,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验证多目标决策方法在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2.
老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3.
电石灰改良盐渍土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沧黄高速公路第七标段K80+400~K80+550试验段用土进行不同含盐量试验研究,主要对电石灰改良盐渍土的液塑限、改良土的击实性、室内CBR和改良土的压缩特性等性能指标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研究,给出该标段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济宁概况的分析,找出了济宁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如何提高济宁城市形象整体发展提出了建议,对济宁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科学、合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55.
对某城市工业区土壤汞(Hg)、镉(Cd)、铅(Pb)、砷(As)、铜(Cu)、铬(Cr)、镍(Ni)、锌(Zn)八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定义了一个随机变量X表示采样点状态,它描述了各金属浓度在该采样点所占比例,具有分布P(X=i)=xiμg/1g=Pi.给出了自然区的熵H=-∑Pil...  相似文献   
56.
农户视角下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生态系统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1950s以来大规模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坡面、沟道的水文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等,改变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时空分配格局,在土壤保持、粮食供给、水文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水土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探讨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加强维护和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时空配置,以维护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成层地基固结性状中不同定义平均固结度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龚晓南  连峰 《科技通报》2006,22(6):813-816
一维地基固结理论从传统的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到成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中。由于实际地基大多由性质不一的成状土组成,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固结度有按沉降(压缩量)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和按作用的平均有效应力(或所消散的平均孔压)定义(简称按平均孔压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但对实际工程对它们的大小比较讨论甚少,对实际的选取应用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从一般均质地基的固结度定义入手,在相对比较理想的土体条件假设下,系统的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区别,并在单面排水条件下结论Us>Up是一定成立的,并且根据以有的半理论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来说明本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9.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的建筑遗产,在分析英国和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了二者在建筑遗产申报与确定程序、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以及改造与再利用要求等方面的不同,由此,提出了借鉴英国登录建筑保护制度、完善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0.
In November 20th 2007 Tel Aviv-Jaffa Municipality confirmed its list of buildings earmarked for conservation. The confirmation was related only to Tel Aviv cultural heritage, the city that was founded in 1909,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seashore, next to old Jaffa. The list was published 4 years after part of the old urban center of Tel Aviv was nominated as World Heritage Site for its architectural uniqueness (Tel Aviv the White City). The list and the nomination were focused on architectural styles, which are based on building material, the silicate brick, used in Israel throughout the years 1918–1948. This building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left its imprint on Tel Aviv's landscape and is also a part of Tel Aviv'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In spite of its importance, all concerned in Tel Aviv-Jaffa municipality and urban planning, have totally ignored this phenomenon.The thrust of this discussion is that the silicate bricks phenomenon, a building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due to its importance to Tel Aviv heritage and its vast distribution in Tel Aviv landscap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ent urban renewal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old city of Tel Aviv. The discovery of its history and its role in Tel Aviv cultural heritage will change the attitudes of Tel Aviv-Jaffa municipality to this building material; instead of a vernacular phenomena, a common brick or a frequent building technology, it will get a better appreciation. Urban landscapes of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based on vernacular phenomena, which are ignored by the urban municipalities. The silicate case should serve as an example of the role of a vernacular heritage, and in this case a common building material, in the urban renewal and conserv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