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42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反映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关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宝贵思想和观点,至今对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2.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流派,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画为生.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就是这些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技法,擅长于以简逸的笔墨来传达物象的精神.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画风,被世人称之为"怪",正是他们的"怪",才体现了他们的"新".文章对"扬州八怪"怪异画风的特点及成因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在论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质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陶行知健康教育思想,重点阐述其健康教育思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质建设的启示: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体育建设;以村容整洁为重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4.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师应该负有改造社会的责任,他提出“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本文对陶行知的乡村教师作为社会改造者的角色建立、必备素质以及改造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5.
我国的职业指导起源于民国初期。文章通过对民国初期两位职业指导的倡导者朱元善和周诒春的职业指导思想进行梳理,并对比总结两者思想之异同,对当今的职业指导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6.
《老子》“道法自然”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第25章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主张,古今诸多注家脱离具体的文本实际,对其多有不确之解。立足《老子》文本实际,从句法结构、词语古义、原文内涵、话语背景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考量,“自然”当解为“自然界”或“自然物”、“自然法则”。作为《老子》主要的论道方式,“道法自然”义为借助自然物象或规律来阐发大道内涵;作为《老子》重要的济世方略,“道法自然”义指以自然法则规制世道营作,让世人返璞归真,令天下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97.
气韵与意境作为华夏民族独有的文论话语,有其深刻而丰厚的内涵,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重要范畴,古人的很多文论观点都与之相关。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发现它们在显"道"、传"神"和要求品"味"诸方面存在着诸多共通性,对此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理解古代诗、书、画、乐的相关论述,对于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论建设,及至让中国文论中的优秀遗产走向世界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通过细致的史实考察与文本分析,重新发现了周桂笙译文集《新庵谐译初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首先,该书上卷收录的《一千零一夜》与《渔者》两篇译文均译自阿拉伯文学经典《一千零一夜》,且均为首次译成中文。其次,该书下卷收录的15篇译文中至少有11篇译自《格林童话》,且均是首次译为中文。因此,该译者及其作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
研究中外翻译家《道德经》英译的4个版本,发现几种误译现象,包括:字词误译和句子结构误译。字词误译有两方面原因引起:词性理解错误和词的引申意义或转义理解错误。而句子结构误译产生的原因是:标点理解错误和句子成份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00.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场”回归“民间岗位”,从事翻译和小品文写作。汪曾祺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世俗化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亮色”、知识分子桃花源、从大俗到大雅。在时代“共名”面前,他们的创作呈现主体退却的姿态,周作人、汪曾祺即使选择归隐,但其作品也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的关怀,这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关怀也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寻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