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96篇
教育   6680篇
科学研究   51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47篇
综合类   59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虽然我国法学教育中早就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我们并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在案例的选择、教学的目的、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应结合法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2.
叔本华认为主体具有感性、自我意识、知性和理性四种认识能力,其作用机制分别是充足理由律的存在理由律、动机理由律、生成理由律和认识理由律四种形态。叔本华的“充足理由律”理论首次阐明了人类知识必然性的具体图景,为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确定性奠立了基础,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994.
1984——1999年,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在县域内进行了文物遗址普查,发现汉魏时期遗址119处,通过实地测绘及比较分析,对友谊县汉魏时期遗址的分布规律、形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古诗《长歌行》为例,剖析了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指出该诗中包含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时,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6.
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中中小股东权利的保护未作明确规制,由此引发大股东滥权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应大胆吸纳发达国家公司立法例,当中小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予以司法救济,切实保障中小股东各种合法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7.
当代中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只有实现以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才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998.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构成 ,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律基石。经济法对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促进政府行为法治化 ,以及对规范市场主体竞争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参与决定立法发端并成熟于德国,它对世界许多国家乃至国际组织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职工参与企业决定已成为西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普遍做法,我国国有企业股份改造过程中应借鉴德国参与决定立法的经验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物权立法应放弃物权法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定原则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僵化性缺陷尽显,阻碍了物权法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哲学、历史学等角度来看,物权法定原则并非立法的产物,而是概念法学的产物。结合我国实际和立法现实,我们认为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应采用物权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