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0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教育   7493篇
科学研究   173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567篇
综合类   52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4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1476篇
  2012年   1087篇
  2011年   1121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media has radically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reate and consume information. These changes have in turn given rise to new models of librarianship centered on principles of participation,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Over the last decade,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eagerly adopted social media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services and connecting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users. But how exactly has this technology changed libraries? In what ways has the social web transformed library services or our relationships with user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since 2005. In particular, it looks at how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used social media to improve or develop new services. By comparing published case studies with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eeks to separate theory from practice and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ocial web has transformed library practic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despite several noteworthy examples, the majority of social library applications ultimately fail to live up to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promised within the literature and that this failure may have more to do with philosophical rather than technical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意义]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发展活跃期,现阶段有不少民国文献数据库,但都是些面向主题的专题库,而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是把基于领域面向主题的数据库升级为以人作为维度的专题数据库,体现出学术交流的特点。[方法/过程]从数据库整体框架、功能设计与实现方面介绍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依托民国学人专题数据库,依次从学者组织机构、学术成果合著与引证行为等多维度揭示民国时期学术共同体的特点,最后引入时序分析方法,探究学者的科研行为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结论]实证表明,民国时期的学术共同体的变迁受外部政治氛围和内部组织流变影响,而通过对引入时序的学者合著与引证关系的梳理,发现学者对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热情持续增进,另外民国期间的学者倾向独立创作,民国之后的学者的合著行为才逐渐频繁。  相似文献   
143.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未来科学发展方向,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新时代国家对中国科学院学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新要求。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旨在探索各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前瞻各学科中长期发展趋势,把握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指导我国相关学科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政策影响和学术影响,在夯实我国学科基础、优化科技布局、促进人才培养、增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4.
我国书院教育的性质与精神探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析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兴衰史和书院教育的性质及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两个基础:本体基础和社会基础.书院存在的生命力在于学术自由的精神及其对社会需要的适应,这是书院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5.
大学学科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孕育于学科.学科是大学的组织基干.只有构建并强固学科文化这根支干,才能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的主体文化.基于这一认识,以分析学科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为重点,并相应提出构建学科文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6.
以《比较教育评论》在1998—2007年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地域上的差异,发现:在研究主题上,《比较教育评论》重视宏观教育制度研究,关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研究当前热点问题;微观教育实践领域的研究日益升温;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探讨起伏不定。在研究方法上,文献研究仍然是《比较教育评论》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不同研究方法的的综合运用成为当前《比较教育评论》的一大特色,定性与定量研究呈均衡态势,两者的结合更能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地域上,单一国别研究是《比较教育评论》的主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关注,大规模的跨国比较研究引人注目,全球趋势和区域研究渐渐增多。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应明确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提升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水平,拓展比较教育的研究地域,创建立体化的研究对象,加强比较教育学术群体的自身建设,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7.
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对学业成就和社会阶层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使用“日本教育纵向调查”的2003年数据考察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外延,主要分析结果为:1、某地方小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社会阶层儿童的学业成就差距相对较小;2、位于首都圈的某中等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的学业成就受到教育费支出、教育期待和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杜月英 《科技通报》2008,24(4):591-593
为解决学术性期刊是否真正起到为学术与科研成果交流、绩效评价服务的平台问题,近年来我刊结合编辑实践作了初步的探讨,实践探讨结果:高校学报要融入该学刊所处的特有环境——地域传承的学科优势和编著者学识及能力优势等形成的特性,个性化办刊或言特色办刊,是学术期刊真正做好学术与科研绩效评价平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9.
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师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教师间学术职业结构的分化,由过去教师-行政人员间的二元结构,演变为现在的教师-课题经理-亦管亦教亦研的“学者官员“-纯管理者之间的多元关系和分层;另一方面指教师本人职业的分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学术角色的多元化.此外,本文还从大学学术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课题管理商业化操作、教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引起这一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50.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效果。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信息资源组织4种基本模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