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3407篇
科学研究   242篇
体育   146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通过对循环经济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基本概念的阐述,全面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2.
杜甫在楼阁诗中,采用虚实结合、情景相融的手法,塑造了孤高偏寒、超脱飞扬和高边清新的三种高楼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普泛关怀,对尘世苦难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73.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  相似文献   
74.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75.
转型期大众学随着经济体制、生活方式、化思想背景的转换和大众传播媒介电子化时代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平民化、生活化、感觉化、从众化,它犹如一艘欲望号航船——生存欲望为动力,情感欲望为风帆,官能欲望为甲板,书写欲望为橹桨,驶向无遮无拦的民众生活与阅读的港湾。  相似文献   
76.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发展必须反映多元论和个人独特性,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要理解每一个情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其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在于,高职教师应积极培养丰富且多样的能力,尝试改变教学上的互动方式,将角色定位为协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并在课程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7.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根据入世后对西部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新认识 ,对科研管理者来说 ,必须树立大科技管理观 ,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通过激活机制改善科研管理。在学科结构调整中更好地组织、协调发展科研管理工作 ,促进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 ,凝聚和动员广大教师、科技人员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上 ,为他们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8.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79.
当代大学生消费具有享乐主义倾向。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价值的缺损和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是其主要表现。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冲击社会生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是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0.
刘向在其所著的《列女传》、《说苑》、《新序》中,保存了大量对《诗经》的解释性的文字,其义与鲁韩间有异同。而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三家中属于哪一家的问题已聚讼千年。本文从《列女传》、《说苑》、《新序》三部著作出发,将其中引诗全面整理,通过其与齐、鲁、韩三家诗的比较,究其不同;通过对其引诗的分类,发掘、还原刘向对于《诗经》的理解,从而述出刘向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