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继承和发展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是整个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序幕.环顾全球,用冷静而清醒的目光审视世界大势,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非但不会"终结",反而会在逆境中逐步复兴,并在新世纪迎来又一个绚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3.
江泽民对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的客观性和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有双重影响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占优势格局的正确判断,为我国确立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既合作又斗争的外交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我国在外交实践中“减少树敌、争取多数”,赢得社会主义发展空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4.
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批评的一个关键词,他曾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文化分期,这种文化分期有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所处的文化语境已显示出由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历史必然,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他文化史分期由现代到后现代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对此的探索是本文的主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5.
对于我国社会的性质,我们很多人并不能明确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并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我们必须把马恩在19世纪科学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同20世纪出现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6.
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离不开邓演达本人的生活和革命实践。文章遵循其思想发展规律,以时间为序,认为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7.
经济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张闻天以此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为何利用和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得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制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和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全球化大大延长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9.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四个问题,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文化研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具体表现问题及正确把握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文化实践,谈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0.
ABSTRACT

From frequent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s to posters in jet bridges all over the globe, the public is continuously subjected to messages affirming the inception of a flat, borderless world. While these discourses suggest globalization is bringing humanity together into a globally connected, cosmopolitan world order, such corporate advertisements also seek to convey the desirabi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a borderless economy in which they may roam unfettered. To illustrate how these ideas are communicated, I investigate three emblematic cases: Emirates Airlines, HSBC, and Itaú. By interrogating their public discourses,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how powerful actors seek to construct global (or regional–global) imaginaries for consumers by deploying esthetically pleasing (and, at times, seemingly ‘subversive’) advertisements. Their ultimate effect is to demonstrate the would-be futility of attempts to regulate the spread of global capitalism or their own profit-seeking behavior. Through showing how pop-culture artifacts attempt to ‘sell’ teleological global capitalism to audienc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on the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ization. To conclude, I briefly explore how this analysis relates to important political debates concerning agency in globaliz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state regulation of global capital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lternative global imaginaries/or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