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教育   774篇
科学研究   843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ABSTRACT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annual carbon footprint of active sport tourists caused by snow-sport-related travel in the context of day trips, vacations, training courses, and competitions in 2015. Information about individual travel behaviour, sport profil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was collected using a nationwide online survey of adult skiers and boarders living in Germany (n?=?523). The average annual carbon footprint of snow sport tourists was 431.6?kg of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emissions in 2015. Boarders had a higher carbon footprint than skiers.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income and number of snow day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nnual carbon footprint, whil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was insignificant. This finding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value–action gap and the low-cost hypothesis, suggesting that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in terms of a lower carbon footprint because snow-sport-related travel was perceived as a high-cost situation by respondents. Segmenting respondents by snow-sport-related travel behaviour yielded two clusters, frequent travellers (56% boarders) and occasional riders (43% skiers), which differed with regard to annual carbon footprint, club membership, number of snow days, and performance level.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active sport tourism and carbon footprinting.  相似文献   
88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体育产业领域的赛事版权交易的事前价值评估框架进行理论构建。体育赛事版权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赛事版权的所有方、收购方和版权价值的参考物,根据体育版权的所有方、收购方的利益诉求分析,版权交易的目的主要是宣传效益、战略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版权价值的参考物,形成赛事本身、赛事参与者、观众三大评估指标,构成包括版权交易主体分析、目的分析、价值评估、评估反馈的完整评估理论框架,规范版权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883.
在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研究由多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多个随机需求市场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问题。利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描述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各层均衡及网络均衡的条件,构建碳限额约束下考虑碳税政策的随机需求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内生的最优碳税保证了均衡状态下制造商的碳排放量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限额;当政府放宽对闭环供应链网络中企业的碳限额限制时,制造商采取提高回收价格、增加回收量以及降低批发价、提高产品批发量的方式提高其利润,此时其碳排放量也在增加。这说明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存在着冲突,为了实现一定的环境目标,企业需要放弃部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84.
在电力市场背景下,针对发电商和售电商组成的电力供应链,并考虑电力行业碳减排技术投资与否两种情况,分别构建发电商、售电商两级供应链模型和发售一体化的一级模型,探究消费者碳足迹敏感系数、碳排放限额及碳减排成本系数对电力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和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力供应链可以通过投资碳减排技术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减少碳排放量;在电力供应链一级模型中,由于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可以实现电力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优;政府在制定碳排放政策时,合理的碳排放限额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同时提高供应链利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85.
热电企业能源消耗量大、使用效率低,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估热电企业碳绩效逐渐成为当前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已有关于碳绩效的研究多侧重于从理论层面构建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结合企业实际特点且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基于此,运用资源价值流分析方法分析热电企业生产特点,从碳资源(能源)输入、循环、输出和碳管理四维度构筑一套科学可行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物元可拓方法对热电企业碳绩效进行评价。最后以长沙某热电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为其他企业开展碳绩效评价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86.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目前,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探索实践。系统梳理分析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交易现状,结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从借鉴国际交通运输CDM经验、注重交通运输方法学开发和应用、探索创新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交通基金等方面提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突出,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作为新生市场,碳市场价格容易受到制度类重大公告事件的较大冲击。文章通过在传统AR-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和波动方程中加入双边修正虚拟变量,提出双边修正虚拟变量的事件研究方法;以欧盟碳市场国家配额分配计划(NAP)公告和核证排放量公告(VEA)事件为例,分析了重要公告的发布对碳价格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双边修正虚拟变量方法可以有效捕捉公告事件对碳价收益率和波动性的事前、事后影响过程。国家配额分配计划公告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表现出较长的事前影响。核证排放量公告在碳市场第一阶段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事后负向影响,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对碳价收益产生了显著的事前和事后正向影响,且在两阶段对碳价波动性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的核证排放量信息为市场预期提供了准确参考,使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核证排放公告对碳市场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888.
分析2005—201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GDP)、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情景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GDP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分情景对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预测,然后联立经济增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3个经济指标组合形成27种不同情景,计算各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使京津冀碳强度下降的幅度及其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京津冀碳强度下降,且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潜力。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不能仅仅依靠调整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关政府部门需制定出台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诸如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引入先进碳减排技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889.
基于农户决策过程的理性行为假设,运用系统极限理论构建一个碳汇目标下区域营林技术创新的农户响应模型,并以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浙江省杉木人工林地的营林技术创新响应机制为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a(2016—2025年)期间,碳价格将由目前的128元/吨上升至650元/吨,但在当前木材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下,虽然碳价格逐年上升,可是除劣等地与中等地的农户对碳汇营林技术的创新响应概率最终能够达到0.862 7之外,优等地的农户响应概率仍然为0.481 4,即0.5以下,处于不响应状态,这说明未来碳价格的上升对优等地农户的营林技术创新响应并不敏感,优等地农户当前以木材为经营目标的传统营林技术模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所得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90.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