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南地区农村绝大多数民族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只能承受最多不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他们的孩子由于不能完全接受从幼儿到大学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经济机会就相对较少;较少的经济机会反过来又影响其教育成绩。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机会与民族家庭的教育态度与行为的互动也有肯定的一面,既良好的经济机会可以促使民族家庭对教育产生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教育进而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多的经济机会。因此,笔者建议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增加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经济机会,从而调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2.
能否造就长寿企业是管理学的一项世纪难题 ,引起无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广泛重视。中国海尔集团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 ,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完善企业创新机制 ,运用系统思考等先进管理理论、工具与方法 ,“以小搏大”,企业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企业都应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用较小的精力处理今天的问题 ,用更多的时间去抓住发展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7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体育媒体的特点,全面分析北京奥运会的开展给我国体育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认为北京奥运会将会是中国媒体的一个分水岭,并提出了我国体育媒体今后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而使我国的体育媒体在奥运会的影响下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4.
75.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创立者、机遇和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美国和德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比较数据,试图对导致制度变迁的三类因素的普遍性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这些因素是:机遇(或外因)、内因以及理性的人类预见。其中理性预见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因素当中最少出现的,笔者例举了制度创立者和政府对制度变迁的干预来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这些干预的相对效果。  相似文献   
76.
击剑步法在比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青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101-101,103
在总结训练 ,比赛经验的基础上 ,对步法在击剑比赛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剖析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厦门正在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有必要对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针对新时期我市老年体育事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应对策略,进而促使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活动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8.
挡拆的技术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挡拆是现代篮球运动的一种基本进攻战术配合。本文对这一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基本战术进行分析,并提出掌握这一战术的训练方法,以期对广大篮球爱好者和篮球运动训练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9.
武昌起义爆发后约3个月,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持续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垮台。辛亥革命并未按照革命前孙中山设计的革命战略进行,且孙中山、黄兴等当时都不在武昌,因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辛亥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清廷统治日趋腐朽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和广大民众对其失望转而支持革命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0.
In this paper, we draw upon the experiences of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who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mainstream schools in two Australian states to provide an account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y have found their way to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sites that are variously referred to as ‘flexible learning centres', ‘second chance schools' and ‘alternative schools'. Whilst often clashing with school authorities in their original schools, these young people described how, when given the opportunity, they were able to engage in more meaningful learning in environments that recognised and accommodated thei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and avoided authoritarian rule. A question we address is: What kinds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facilitate ‘meaningful learning’ for these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