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5463篇
科学研究   59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8篇
综合类   19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1.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nature of models and their use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based on a theore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 The ideas that science philosophers and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ers have in common about models and modelling are scrutinised according to five subtopics: meanings of a model, purposes of modelling, multiplicity of scientific models, change in scientific models and uses of model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First, a model can be defined as a representation of a target and serves as a ‘bridge’ connecting a theory and a phenomenon. Second, a model plays the roles of describing,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natural phenomena and communicating scientific ideas to others. Third, multiple models can be developed in science because scientists may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at a target looks like and how it works and becaus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semiotic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constructing models. Fourth, scientific models are tested both empirically and conceptually and change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Fifth,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not only teachers but also students can take advantage of models as they are engaged in diverse modelling activities. The overview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can be used to educate science teachers and encourage them to utilise scientific models appropriately in their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12.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课堂提问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是低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高效的语文课需要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与之相匹配。中国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打草惊蛇”、“隔岸观火”、“无中生有”、“假痴不癫”这些计策,如灵活加以运用,可以打造出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3.
教师实践智慧: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实践智慧,然而现今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缺少实践智慧的,教师实践智慧的缺失可归结为教育制度的规约和教师的自我束缚两方面的原因。对教师实践智慧的呼唤不光是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迫切需要,它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4.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调研为背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美国大学课堂教学强调互动的成功经验,反思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特点,总结出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5.
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是有效的,相比单干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无论在英语学习的态度、行为还是在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和人际关系上都有一定的改善。同时,合作学习模式还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6.
自20世纪末基础教育改革深入课堂以来,课堂教学实践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几对关系,即预设与生成、整体与局部、放与收、多与一的处理上。研究表明,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教师必须依托教研组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7.
接轨生活     
我是一位地理老师,我心目中关于课堂教学的关键词可以简单概括为:接轨生活。 新课程认为,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接轨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18.
电脑是美术教学最可利用的工具之一.应用电脑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工具、新材料、新方法的引进,而且是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9.
对课堂教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一般都立足于主流文化和教育目的的理论推导。本文则从不同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的主观期待去探讨研究,分析三类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社会期待的具体内容及其主观价值上存在的异同,指出了三类主体对课堂教学功能期待的各种价值倾向性,据此总是要提出一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0.
信息时代,学科课堂教学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单一教师视角扩散到制度视角,即把自学交流通过教学大纲制度化为学科课堂教学的环节,从而形成与信息时代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