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17篇
教育   1872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虽然“境界”在哲学、美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翻译界对于境界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少见。本文从“境界”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入手,提出了“境界”集鉴赏、批评与创作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说。用于文学翻译鉴赏的“境界”体现了它的直觉感悟性特点,用于文学翻译批评的“境界”体现了它的觉解层级性特征,用于文学翻译创作的“境界”体现了它的情感表现性特征。  相似文献   
72.
生态批评在中国十年的蓬勃发展,既是文艺研究兴盛使然,亦为日益恶化的环境语境所催生,也因此将文化、自然双重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观照。剧烈的社会变迁、古老的自然美学,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交错使得原本舶来的生态批评逐渐具备了成熟的本土化特色,中国生态批评从而成为理论流行并得以重新建构的范例。  相似文献   
73.
荒野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家园。新历史主义从《丁登寺》中看到了荒野,却没有看到《丁登寺》不是走出荒野,而是走向荒野。类自然主义的主题在荒野这个特殊生态中得到充分表达,但预示了启蒙与反启蒙的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74.
课堂教学文化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具有专制化的特点,因此需要在批判的基础上重构民主平等、开拓创新、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文化。第一,超越工具理性的窠臼,回归主体",以人为本"是新型教学文化的内核;第二,摒弃独白式的教学,积极对话,"我—你"是新型教学文化生成的路径;第三,摆脱一元思维,寻求多元,"多向度的人"是新型教学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5.
南龙翼将比较批评广泛运用到他的诗评活动中,他对唐代诗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包括比较批评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对宋诗、明诗也以比较批评方式论之,折射出了南龙翼古典诗学批评方式所蕴涵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6.
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书话批评论     
以书话为体行批评之事,这一做法兴于上个世纪初,今日又有大盛之势.书话中的批评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它在概念选择、修辞使用、语言阐述、结构安排以及把握文本的方式上已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中国当下的语境适宜于书话批评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非主流批评话语方式,书话中的批评呼唤理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78.
美国的梭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梭罗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梭罗的生平和文献梳理上.随着其经典地位的确立和学者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美国的梭罗研究开始从哲学、文学、文化、生态学几个方面对梭罗其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认识,应该看到,正确认识和理解梭罗各个方面的联系对正确认识梭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唯理论和经验论从各自的理路出发,却都殊途同归地将形而上学引入困境。康德承担起挽救形而上学命运的时代任务,追问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主张只有理性的批判,才能成为形而上学科学性的前提。这一论断为形而上学重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0.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