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17篇
教育   1872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代部分文学评论认为乔伊斯·基尔默的《咏树》过于简单、不协调以及语言色彩单一,对此本文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强调该作品在艺术上的整体性和美感。本文采用新批评主义者所提出的细读的方式,从反讽、词序、比喻、描绘以及语气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剖析,发现在这些所有形式元素的共同作用下诗歌的意境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92.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得到确立和发展。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批评并非简单的新旧交替,而是多种文化的碰撞和社会生活交织而成的复杂更迭,其中有内在的规律和一致性。只有掌握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轨迹和特征,才能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扬弃,并赋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新的时代含义。  相似文献   
9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网络信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际足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国际足联治理体系存在先天的缺陷。  相似文献   
94.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性别研究课程,可见,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从事性别研究的人员专业繁多,使得女性主义批评在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的层面,都存在着概念误用的状况,甚至出现概念的含混不清、阐释的简单化和机械化等问题。鉴于此,采取关键词的课程设置方式,恰恰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仅让课程条理清晰,而且学理性强,节约教学资源,彰显文艺理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95.
茨威格和阿来分别是犹太民族和藏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们自身以及其作品自然的渗透出强烈的民族意识,由于作家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使其作品中表现出"流放"和"寻根"的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特点,因此无论是在地域、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流放,民族意识觉醒后的寻根,还是共同存在的表现各异的人道主义关怀,均是真正把握两者民族意识之间的共性和异性的咽喉。  相似文献   
96.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细读哈代的诗歌,不难发现其大量诗作中表达出超前、深刻的自然意识和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对自然生态的忧虑和对人类摧残自然的谴责;对社会生态的忧患与对人类社会异化的叹息。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哈代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7.
针对我国现今教育过程在批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批评的性质及问题领域进行具体分析,并参照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中运用批评的历史经验,阐明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批评的常理常规。  相似文献   
98.
何新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其学术涉及面广。开展何新学术研究与批判有利于推动多领域学术进步;开展研究与批判要注意准确全面把握何新学术内容,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意区分何新学术的多层次性,并注意在其学术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9.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0.
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源之争始终没有一致的答案。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它是一种原型模式。原因有三:先秦诸哲向往的社会模式都含有“大同”色彩;这种理想从未实现,却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为之著书立说、起义革命;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原型模式。“大同”虽然是一种空想,但这个原型具有存在的意义:现实世界中,它创造短暂的“桃花源”,是历朝革命起义中高举的旗帜;文学世界中,它使作者改写了历史的悲剧,并创造了多种“理想国”的模式。人类始终向往美好的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大家仍然需要这个“空想”的存在,尽管它不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