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教育   3149篇
科学研究   1722篇
体育   243篇
综合类   30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田刚  李南 《科研管理》2011,32(7):34-44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外生性影响因素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联合估计的方法(SFA一步法),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考察了人力资本、制度、政府干预、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环境因素对物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主要发现有: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在扩大;政府干预、国有率阻碍技术效率提升,但负面影响在减小;人力资本、开放程度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但由于二者存在交互影响使得它们对物流效率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弱于东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地区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变为显著;就物流发展环境而言,中部地区存在"塌陷"现象;改善物流环境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本文运用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了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电力使用效率、电力价格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具有的长期非线性关系,主要结论为:(1)我国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阈值效应的机制转移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等于7.479%和9.184%处;(2)整个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显著推动了电力消费增长,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是抑制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以退二进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了对电力消费的节电红利现象,但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其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3)当经济增长处于7.479~9.184%的适度增长区间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最大的节电红利效应;(4)电价的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对电力消费的引导和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83.
张宝生  王晓红  陈浩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56-1063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合作效率是团队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运用DEA模型的视窗分析和相关分析,将经费设施、人力资本、制度保障作为投入指标,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合作提高为产出指标,以16个虚拟科技创新团队2004-2009年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对团队科研合作效率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团队科研合作的总体效率(TE)、纯技术效率(PE)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规模效率(SE)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各团队效率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要提高SE应该从提高经费设施的相对产出入手,要提高PE应该从提高人力资本的相对产出入手,制度保障对TE、PE和SE都有影响,团队应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扩张”。  相似文献   
84.
基于能值和DEA的中国城市新陈代谢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涛  蔡建明  倪攀  杨振山  温婷 《资源科学》2013,35(11):2166-2173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系统研究了2010年和2000年中国31个案例城市的新陈代谢效率特征及发展机制。结果显示,中西部城市的非可再生资源能值占系统能值总量的比例较高;而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则以进出口能值为主要构成成分。2010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沈阳、西安、杭州和海口8个案例城市达到新陈代谢效率的DEA有效,其它23个非DEA有效的城市中,绝大多数的非可再生资源投入冗余率、废弃物投入冗余率和出口改善率有待提高。此外,对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城市化、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要素对于城市新陈代谢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未来应有的放矢地从以上方面调控城市新陈代谢效率。  相似文献   
85.
张娟  肖宏斌  徐维新  祁栋林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3,35(11):2289-2297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湿度对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分析表明,多雨年与少雨年可降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可降水量与多雨、少雨年并无直接关系。降水量的多少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交换及降水转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87.
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引入空间变量,运用面板方法估算了技术空间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空间相依性,外商直接投资由东部经中部向西部的梯次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技术转让和R&D人员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全社会能源效率,因此,就技术节能而言,东部地区应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优先考虑国内技术转让。此外,考虑技术空间溢出后,东西部仍存在空间滞后现象,说明有其他确定性溢出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密切结合新产品开发情境,细分了新产品开发需要获取的三类知识,探讨了供应商参与对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要三类知识的影响,进而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机理。以广东省15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方法实证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供应商参与对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三类知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新产品开发效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获取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三类知识对新产品开发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揭示了知识获取是供应商参与影响新产品开发效率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9.
用水文特征参数变化表征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该文以地处半干旱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年径流变化规律,探讨和归纳了评估流域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若干参数,并就这些参数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流域年均流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年均降水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并不太明显,径流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趋于迟缓,而年径流系数、平均洪峰流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径流变羞系数等水文特征参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初步得出了云州水库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土地利用和小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0.
国有企业债转股是中国金融资源支配权重新配置和利益再调整的政策措施,因此债转股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重新强调市场力量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了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五个直接利益在债转股这场争夺金融资源支配权博弈中的一系列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债转股政策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现有国有企业产权所有制不变和市场化机制没有建立的条件下,除非债转股的实施进程对各方都有利可图或者至少不被直接损害,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国家将最终承担起风险和债转股政策效率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