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1321篇
科学研究   70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in build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of Uttarakhand state, Indi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e author interviewed 68 senior-level educationists, who were working in the capacity of Director General, Professor, Head, or Director in thre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or their affiliated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data obtained from interviews, we identified five major and four minor factors which were influencing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in build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state. The major barriers identified were – poor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poor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clin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jobs, inadequate content of the subject, need for training of entrepreneurship faculty, or specialized entrepreneurship faculty and in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so obtained were further reviewed and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past research. The study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stitution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compares the results. The study will help policy-makers,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recognize the possible shortfall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eventually result in poor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22.
创业型领导:公司创业中高管团队的新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晶  张玉利 《软科学》2006,20(3):137-140
随着传统管理各项职能趋向“创业化”,创业和领导理论也呈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领导者需要通过创业型领导来促进创业。为了应对动态复杂环境并推动组织变革,高管团队可以通过创业型领导来保证公司创业的实施和成功。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2005-2014年创新与创业发展情况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创新创业复合系统协同程度虽然不断增强,但整体水平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创业系统发展的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创新系统健康发展、加大创业系统建设力度和实现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强调政策制定应当具备适应性和前瞻性,从而为中国创新与创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4.
高技术小企业技术创业模式及其识别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技术创业家(包括风险企业家)角度、资本家(包括风险投资公司)的立场、政府研发单位现行的作法,在分析我国目前高科技产业技术创业形成的驱动力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高技术小企业的几种技术创业形成模式。并通过对技术创业高技术小企业动态发展的五阶段的实证研究,提出每一阶段的关键成功或失败因素(包括技术、财务能力、市场,销售,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和技术创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农业科技园:通向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朝全  李仁方 《软科学》2002,16(2):47-49
本文简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建立农业科技园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的观点,具体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对于创新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塑造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6.
李雯  夏清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47-1855
基于网络嵌入的视角,本文探索大学知识溢出驱动的技术创业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学术与产业网络嵌入来构建创业能力,获得成长动力的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探索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所组成的双元创业能力是创业企业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并转化为成长绩效的内部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向学术与产业网络的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中,创新探索能力得到了更显著的提高,对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效应也更积极。并且,创生属性的特殊性导致大学衍生企业(USO)与产业衍生企业(CSO)的双元创业能力构建模式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7.
公司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创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跨部门联盟是其价值创造的必然工具。以我国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社会创业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匹配因素的内在构成以及其与价值创造的关联机理,归纳与提炼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的文化匹配、资源匹配和管理匹配3个关键匹配因素,并指出其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公司社会创业中跨部门联盟价值创造的路径,对于丰富和拓展公司社会创业和跨部门联盟理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朱光海  张伟峰  冯宗宪 《预测》2006,25(4):16-20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关于拷贝硅谷、建设高新科技园区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提出聚集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大德科学城和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实践考察,提出了它们各自成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在于根据各自的实际,市场性和建构性、网络资本和风险资本网络的有机结合,适应了高技术发展的本质要求。认为我国应注重网络资源管理,营造风险资本网络体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9.
解读"波特-劳勒激励"模式完善大学科技园激励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读、借鉴“波特—劳勒激励模式”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大学科技园被激励对象——高科技及其管理人员的具体特点 ,提出了若干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30.
在我国开展全民创业情景下,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框架,实证研究决定创业研究成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宏观制度环境、中观社会网络以及高校内部的微观因素,探究这些要素之间的内部机理,发现宏观制度环境的作用并不显著,而科研基金、创业教育机构、学者之间网络能够促进高校的研究能力,同时教育机构、学者之间的社会网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