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8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传宗接代、孝以事君、光宗耀祖等,但其本位是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文化在严重丢失,不孝现象屡屡发生,孝道观念淡漠。析其原因,主要是行孝能力下降、教育功能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途径有:践行孝道,养成行孝习惯;潜移默化在家庭中进行孝道教育;对在校生进行孝美德教育;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弘扬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82.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在董永故事中,“孤儿”经验的痛苦召唤着人类最初的良知与恻隐,孤儿对“天”的诉求,更无限地触及着人们的孤儿情结与渊源久长的弱者经验.《董永变文》依然延续了“孤儿”文学这一主题,强调董永“年登十五二亲亡”,是一个需要上天关爱与呵护的对象——“孤儿”;至于董永“卖身葬父”最基本的价值则在于“至孝”;董永“至孝”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重要目的,即“感天”,取得具有血缘关系的祖神或者称之为“天”的佑护.  相似文献   
83.
传统孝道与当代养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老敬老或养亲敬亲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合理内核。家庭养老方式是由农业社会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也是出于人子的孝亲敬亲的情感需要 ,孝无论对古代或现代来说 ,都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精神保障。敬老尊老是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 ,它受到古代社会物质、制度、文化的全面支持和倡导。它有其存在的人道、人际和文化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尊老抑少的片面性与老少间的不平等性 ,从而具有社会机制上的保守性。建立新型代际关系仍要坚持平等的原则 ,努力“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为此 ,一方面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老年人 ,另一方面还应倡导老人当自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4.
表文通过管仲在春秋时代辅佐齐王为政的成功.考察了管仲在改革旧有秩序和施行孝惮论理中的实迹.反映出两者的绾合是管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孝”的原始含义是崇拜祖先、孝敬祖先,以祈求祖先对其子孙的庇佑,属于人伦范畴。后被统治阶级引伸到政治生活中,与礼、义、忠、信并列而成为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本对“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衍化及其二种性探本溯源,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86.
罗汝芳是阳明后学泰州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蕴含着积极的救世意识与淑世情怀 ,此为阳明后学诸子中最为可贵之处。他的学术风格清新俊逸、通透圆熟。用赤子之心诠良知之说、借童子捧茶谈日用工夫 ,浅易明快 ,酣畅淋漓 ;以仁释乐 ,破景明体 ,使主体感悟更具魅力 ;而最终以孝、弟、慈为良知本体 ,即工夫即本体 ,本体即在工夫中 ,又使之在王学诸门派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7.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在校生规模过半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和双元孝道模型,考察粗暴养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孝道信念的调节作用。以113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粗暴养育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问卷、孝道信念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粗暴养育正向影响网络成瘾,非适应性认知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2)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孝道信念的调节。具体而言,互惠型孝道会弱化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而权威型孝道会强化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粗暴养育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互惠型孝道信念较高,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会削弱。如果权威型孝道信念较高,粗暴养育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揭示了粗暴养育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也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敬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90.
孔子十分重视孝。在孔子看来,孝是养亲和敬亲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但敬亲比养亲更重要更难得,更能体现人的伦常。敬亲应该从和容、恭顺、忧思、哀祭四个方面同时努力。孔子的孝义对当代社会的赡养老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