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社会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史学工作者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的同时,不断吸纳国外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史学自身规律,努力建构史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历史认识论,尤其是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一直是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20多年来,学术界对历史认识主体的性质、内涵、结构、功能及其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科学性的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史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12.
<史拾>是明朝末年编纂的一部古籍文献,传世极少,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收集齐全,为海内外孤本的<史拾>加以介绍,以期对史籍整理、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13.
《史记》中的神话材料从多方面反映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如民族、政治、天命、德行等,构成中国史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史语,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4.
邓子琴生长于文化氛围浓郁而经济境况困乏的家庭,走的是一条文学-哲学-史学、文史哲贯通的治学道路。其成就主要在史学,可分为佛家哲学和佛教史、礼俗风俗史、唐宋史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四个方面。其主要著作有《隋唐佛教史》(40年代)、《中国礼俗学纲要》(1947)、《中国风俗史》(著成于40年代,出版于1987)、《隋唐五代史讲稿》(1957)、《南宋时代重庆在国防上之地位》(1940)、《钓鱼城史实考察》(1962)、《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集》(1958~1964)、《民族社会历史研究论丛)(1960。1963)、(中国少数民族史要略》(1964)。  相似文献   
315.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史学研究是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 在民族史学的综合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理论探索上则反映出研究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民族史观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等积极倾向, 显示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史学科的方法论问题逐渐被置于议事日程。心态史学法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成果之一,经历了萌芽、降格和方兴未艾三个阶段,开辟了史学研究新领域。心态史学法在具体应用中,聚焦于群体的无意识心态,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微观性,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解构问题,并运用一切可用之资料解决问题。教育史作为历史学和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当前全球化视野下,研究心态史学对教育史学大有裨益,有利于拓宽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并树立整体的教育史观,强化教育史研究的反思性和问题意识,从而使教育史学在反思的基础上化解“危机”、骎骎日上。  相似文献   
317.
本世纪初史学大师们的研究是为学术而学术的学院式研究。从 2 0年代后期开始 ,史学研究与当时的政治需要结合了起来 ,并由此形成了强调中国与世界其他民族历史的同一性或特殊性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解放后过分强调同一性 ,近年来又突出特殊性 ,一直在“求同”与“辨异”的怪圈中摇摆 ,真正解决的学术问题并不多。我们这代人应当走出这个怪圈 ,回过头去续接一下本世纪初史学大师们的路子 ,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解决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318.
This paper will undertak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virtual reality tools o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Virtual reality is useful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History educator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professors, can all profit from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llenges arise quickly however.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 show great pedagogical promise in the presentation of research. It is also asserted that these technologies provide real‐world immersion in the ‘historical past’ in a way that was previously not possible. Can these systems truly take the place of classroom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and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graduate studies? Ultimately, technological optimists argue that these technologies create an ‘alternate reality’. Can history educators agree to such an ‘alternate reality’? The principle conclusions drawn in this paper include a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irtual simulations, both in terms of their realism and the immediacy of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Further practical experimentation by history educators in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is also key.  相似文献   
319.
试论历史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只有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历史学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大大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是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依据,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的性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社会转型阶段也面临着一个人文精神的传承和重建的艰巨任务,而历史著作中的价值判断和历史主体意义阐释,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又是人文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20.
建国初期,史学界出现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十七年历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包括:坚持唯物史观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史学理论和大规模献整理方面取得重大成绩;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作出了努力。十七年史学将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新的阶段,显示出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