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黄静芬 《科教文汇》2011,(19):88-89,201
秦始皇"焚书坑儒"向来遭到众人尤其是文人学者的唾骂。在其眼中,"焚书坑儒"对文化的破坏之深殆无疑义。由于"焚书坑儒"使得秦朝极少史学著作流传至今,有人因此痛骂秦始皇对史学的轻视态度,也认为此事严重阻碍了史学的发展。但事实并不全然如此,结合近年来对"焚书坑儒"的实解,我们反而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秦始皇对史学的高度重视,其中所折射出的秦大一统观念对史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全球史"与"世界史"异同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归纳国际学术界流行的有关“全球史”与“世界史”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词源语义、历史背景以及“世界史”与“全球史”研究成果的不同特征,辨析二者在研究对象、观察视角、研究方法以及治史观念上的异同。本文认为,“全球史”与“世界史”虽有联系,但是也有明显差异,二者不能等同视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史”可以界定为历史学门类下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新的学科分支。  相似文献   
94.
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伟大人物,波里比阿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他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古典文化交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95.
春秋时期的史官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首先,春秋史官精于天文历法,擅长各种形式的占卜,熟悉交通神人的规程。其次,春秋史官广泛活跃于政治舞台,他们熟悉各种行政规范,又能洞察政治兴衰。其三,春秋史官精通文字学,熟悉历史典籍,掌握各种历史知识,能够利用特殊“书法”进行历史记载,以捍卫周礼。最后,春秋史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6.
《史记》的广泛流传,不仅使六朝时期私家撰史形成风气,而且诸多史家从司马迁的思想、学术和撰著的体例与方法方面汲取营养,使六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史书繁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97.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比较方法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比较揭示中国和西方/德国的史学研究中的不平等关系及其后果。第二部分,作者把19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研究中出现的社会史研究潮流称为“社会史转向”(Soc ialH istory Turn),分析其特征并以其为例呈现中国史学研究在全球学术结构中的自我定位。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德国与中国社会史兴起过程中的异同来“构建他者”(to Construct the O ther)和“衡量差异”(toM easure the D ifference),从而指出占统治地位的线性发展和现代化模型是以统一的全球意识形态体系为基础的,并强调对其重新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8.
尹达先生的人生道路和学术道路,深受郭沫若、梁思永二人的影响,走出一条“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的学术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其走“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形成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沟通考古与史学,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长篇章回巨著《三国演义》中的蒋琬与史籍中的同名人物相去甚远。史籍中的蒋琬忠厚谦恭,并有治国、治军之不俗政绩;而小说中的蒋琬虽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但表现平平。究其缘由,当由作品的题材取向与作家的情感取向所决定。因小说以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军事、外交为主要描写内容,而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上的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又是作家人格理想之所在,故而诸葛亮去世之后,小说虽赋予蒋琬以治世之才、赋予姜维以治军之才,但皆逊色于诸葛;同时,作品又依循主题的需要,让身为文官的蒋琬又远不及武将身份的姜维。  相似文献   
100.
德国史学界提出的信仰告白化理论不仅是研究欧洲近代早期社会的重要理论范式和解释德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诠释模式,而且是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的新理论。它运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宗教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该理论作为德国史学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方法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20世纪末德国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探讨信仰告白化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德国史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