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教育   2188篇
科学研究   146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218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投资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投资后,由于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很可能偏离预期的结果。分散投资风险是防范控制资金使用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能使企业把资金投向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完善体育“举国体制”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完善体育“举国体制”,既要尊重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还需对当前体育“举国体制”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理性、细致的分析。体育“举国体制”理论不完善是现今竞技体育管理界存在多种弊端的重要原因;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深化对完善体育“举国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利益主体多元化,全国性整合体育资源的难度加大,对体育“举国体制”的完善形成阻力;体育“举国体制”受益客体单一,同时存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与体育“举国体制”条件下体育多元功能实现受阻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A股上市企业2009-2019年度的财务数据,本文从研发投资异质性视角探究产融结合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分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抑制了企业创新投资;且与开发式创新相比,产融结合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产融结合通过诱发企业金融化投资和资本套利动机,从而抑制其双元创新投资。基于企业情境因素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具有调节效应,且相较于开发式创新,企业规模和内部控制对产融结合与探索式创新投资的负向关系的约束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金融发展政策深化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优化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因此需深入研究适用于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补贴机制。其中,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合理化的激励机制是促使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采取合作-非合作博弈分析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的各个参与主体行为,引入风险因子探讨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对各主体投入积极性的影响,进而以明晰多元化投入的激励机制方案选择。研究发现:在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的过程中会存在创新投入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由政府牵头时,整个颠覆性技术投入合作较由其他主体主导下的合作收益高;在政府主导下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可以有效激励其他各个颠覆性创新投入主体的积极性。为此,促进颠覆性创新的投入多元化,政府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在参与合作时设定恰当的成本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国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形成若干个世界级港口群的目标,对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协同运作机制展开研究。从港口气候变化风险源、港口气候变化风险与适应性对策评估、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等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概述,揭示气候变化与港口发展的内在关系,为港口群提供从“气候风险识别”“适应性策略选择”“适应性策略实施、监控和评估”到“适应性规划经验分享”等4个阶段的气候变化适应性方案。结果表明,交通运输部门制定港口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对策指南并建立有效的区域港口群协同运作机制至关重要。研究成果可为港口群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投资规划、环境政策制定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建设投资的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筹资多元化政策为高校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充沛的资金来源,一时间,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行负债项目投资是许多院校的共同选择.随着各种筹资的到位以及投资项目的全面铺开,项目及财务风险亦随之而来.构建内控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可有效地规范项目管理,监控项目实施过程,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7.
Trans-Pacific transport of enhanced ozone plumes has been mainly attributed to fossil fuel combustion in Asia in spring,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vegetation fires in Asia. Here we show that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modulated fires in Southeast Asia, rather than Asian fossil fuel plumes, domin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pringtime trans-Pacific transport of ozone across the entire North Pacific Ocean. During El Niño springs, the intensified fires from both the Indochinese Peninsula and Indonesia, together with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omalies, result in enhanced ozone plumes that stretch over 15 000 km in both the lower-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This enhancement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ozone concentration, with an almost 10% increase at Mauna Loa Observatory, Hawaii, a unique site to monitor the long-distance transport over the North Pacific. This study reports an unexpectedly strong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fires, linked with climate variability, on global tropospheric chemistry and proves once more how complex the interaction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re.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中国FDI数据与国侨办侨资企业数据库进行全面比较和深入研究发现,近年来的中国侨资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批侨资企业数量连续大幅度增加且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增侨资在全国FDI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侨资企业平均投资额大增,并且在制造业中比重下降;新批侨资企业主要来源地分布较广,位次变化显著.这一转变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侨资企业在一二十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快车上不断壮大,经营规模与产业层次得到提升,与世界企业的差距大大缩小,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这一重大转变在这次研究中首次被揭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策取向必须随着新的形势变化应适时调整,高度重视侨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外商投资企业国内上市的前景已日渐明朗,文章结合目前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着重从法律层面分析外商投资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诸如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方式、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等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ing research on how experts with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produce and organize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 particular how equity analysts enact stock marke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olume and volatility. The 20 equity analysts studied giv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accounts of what, from an outsider's perspective, appear to be very similar work. The analysts understand investment objects, equity markets, and what constitutes good analytical work in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ways. This heterogeneity, or multiplicity, could be one source of the, unexplained by orthodox financial theory, ‘excess’ volatility and ‘excess’ trading volume on financial markets. Therefore, the paper complements accounts within heterodox finance theory and sociology-based studies of financial marke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