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23篇
教育   1631篇
科学研究   86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7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农村社区搜集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土地意识(土地价值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土地依赖意识)和其市民化意愿进行分析,并考察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土地意识主要呈动态多元的特点,且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力量主要在其土地价值意识和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上。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在土地价值意识依然强烈的今天,应从补偿土地价值和降低土地依赖意识角度提升农民市民化意愿,使其更好地融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2.
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是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必要条件。但当前我国学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今后的有关研究中,一方面,应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研究内容应力求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同时,对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研究还要注重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3.
宁志中  杨蕾蕾  钟林生 《资源科学》2014,36(6):1125-1132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大陆地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陆地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中国边境三大片区(东北、西北、西南)2003-2012年间客源市场的有关数据,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三大片区的入境旅游在2003-2012年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②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区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西北片区主要集中在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西南片区则主要集中在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3个片区的国际旅游市场均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44.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边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 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西双版纳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数据;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空间变化3个角度,系统分析1990-2010年间西双版纳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规律,并对轮歇地、茶园和橡胶园3个典型地类进行了重点讨论。研究表明:①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呈现以“林地-园地-耕地”为主导的地域结构特征,有林地是最为重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橡胶园是最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②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速度呈加快趋势,土地利用强度呈增加趋势,近10年来则更为显著;③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林地不断减少,橡胶园、旱地和茶园不断增加;有林地为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橡胶园为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轮歇地为增速最快的地类,灌木林地为减速最快的地类;④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发生转化的地类主要是轮歇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主要的转化方向是轮歇地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转化,橡胶园和茶园的主要来源是有林地和灌木林;⑤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变化较显著的地类是有林地、灌木林地、橡胶园、茶园和轮歇地;有林地呈以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灌木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西退东进、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橡胶园呈以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以景洪市区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5.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6.
基于引力模型的县域中心村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心村空间布局方法的探讨和创新,不仅能丰富中心村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中心村合理布局和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在构建村镇“质量”表达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县域小城镇对农村居民点影响的引力值。然后从人口结构、村庄规模、经济条件、基础设施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治县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以综合的视角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划分成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3个适宜性等级。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居民点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区分与组合,确定了21个空间位置适宜、发展实力强、生态环境适宜性等级高的农村居民点作为长治县中心村建设方案,随后降低对发展实力的要求,另择13个农村居民点作为中心村备选方案。研究结果符合当地实际,为长治县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纳入土地要素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再估算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资源科学》2014,36(10):2140-2148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48.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成都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因素和时间二维角度出发,分别选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和GM(1,1)模型,在模型比较优选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与GM(1,1)模型相比,前者的平均绝对误差和误差均方根较低,且线性拟合效果更佳,是一种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据预测,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45 986.10hm2和182 321.26hm2,研究结果既能为具有类似数据"突变"特征的城市开展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提供方法借鉴,又能为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期修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0.
本文以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8.5、ArcGIS9.3以及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2010年耕地压力空间分布规律,讨论了耕地压力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及优化调控措施。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受其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在不同岩性、地貌、坡度上分布差异显著;②耕地压力空间差异较显著,长江以北大部分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而南部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基本上大于1.5。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且经校正将研究区分为4类区,包括无压区、边缘区、低压区和高压区;③由于北部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坡耕地,缓解了耕地压力,使得北部地区耕地压力比南部地区小,但土壤侵蚀综合指数较南部地区大,即生态破坏较严重。因此,通过大量开垦坡耕地来缓解耕地压力虽能暂时起到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加快耕地水土流失的速度,最终会大大增加耕地压力;④缓解研究区耕地压力、维护生态平衡要结合城镇化进程,促使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异地供给方式解决粮食问题,降低粮食自给率;在推行生态退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现有中、优等别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种植粮食作物为基础,畜牧业、林果业、药业为主导的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