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23篇
教育   1631篇
科学研究   86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7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通过对中国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研究了中国推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12.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人们在利用农村土地时所受的人为制约,是人们占有和使用农村土地的行为规范.对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及建国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寻找出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有所裨益的启示,以利于设计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913.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是紧密关联的,二者呈现出互动性。在人口流动和户籍改革的背景下,农村的土地纠纷越来越多。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下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农村土地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人、户口和土地分离和转化的现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14.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915.
花江示范区"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庭院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庭院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以薪柴和煤为参照,采用成本-效益现值分析法对“一池三改”沼气庭院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16.
任何一个处于传统农业社会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进程都呈现出明显的“人地”循环圈现象。任何过渡到工业社会的国家,都必须充分利用其天赋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起主导工业部门为龙头的近代经济体系,吸纳过剩的农耕人口,把劳动密集型农业改造成资本密集型农业,并及时促成劳动密集型工业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化,从而实现现代化的转型。而纺织工业则由于一系列的鲜明特点而成为现代化初期的主导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917.
WTO法律框架下农业协议的要求及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发展农业生产力对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出的要求出发,应加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与此相适应,必须使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918.
我国现行各种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都规定为集体所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在实践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本意相抵触,土地承包的稳定和“经济组织”固有的动态性相矛盾,农民和“集体”之间关系不清,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赋予农民长期经营权是现有制度上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919.
分析了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土壤理化性质、管理方式等.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增汇与减排的一系列措施,如:科学施肥,推广保护性耕作法,科学灌溉等,以促进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大气中碳的浓度。  相似文献   
920.
在有关人地关系的广泛讨论中,就人-地矛盾双方主、次问题的讨论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红线”,中西方关于这一问题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1)地理环境决定论;(2)适应论;(3)相关论(交替作用论、生态论、共创论);(4)唯意志论;(5)可能论。然而,对人地关系的实质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地理学应当重点研究人地关系的实质问题,提出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指导人地关系实践活动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