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4542篇
科学研究   29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332篇
信息传播   2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is study examined learning in the domain of sentence parsing and syntax treediagram construc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subjects could learn vicariously from recording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 previous student and a tutor.Four intervention conditions and a control condition were compared. Subjects in a dialogue group (DL) read printed tutorial notes and subsequently vicariously viewed dynamic (animated) recordings of tree diagrams being constructed by a previous student in the presence of a tutor.The discourse (DI) condition was similar except that subjects viewed recordings of tree diagrams being constructed by a tutor who concurrently verbalised instructional discourse.In a third condition (DO), subjects viewed tree-diagram construction animation clips which were not annotated with either dialogue or discourse. In a linear text (LT) condition, subjects were given only printed tutorial notes. A control (CO) condition involved pre and post testing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alogue condition was as effective as the discourse condition. This provides support for contention that re-usable dialogue is a useful resource for the vicarious learner. Another finding was that un-annotated animated diagrams were surprisingly effectiv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are suggested from the literature on instructional animations.  相似文献   
112.
权利义务类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它的自然权利义务向道德和法定权利义务转变越多,该社会未被法和道德承认却应该被它们承认的自然权利义务就越少,该社会的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定权利义务就越趋于重合一致,该社会就越公正:如果它的自然权利义务已经完全转化为道德和法定权利义务,以致它的自然权利义务等于零,从而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定权利义务完全重合一致,那么,该社会就达到了完全公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3.
论法人人格否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的法学原理,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着重阐述了我国目前法人人格滥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4.
人类的教育主要经历了知识教育、个性教育和融合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受“主体思维”的影响,教学中的各要素往往处于机械对立的局面。对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向“关系思维”发展,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精神,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要求建构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5.
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创新与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条件下,加强法治建设,是消弥政策缺陷、保证政策实施效果的必要举措.为此,从制定基础性法律、建立专项法规体系和修订完善关联性、配套性法律法规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是农村卫生政策创新与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6.
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校园和谐关系,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并优化校园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治原则建设校园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以民主法治原则构建现代校园和谐关系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人权是法治理性的真谛;校园和谐需要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法治理性包含对法制的敬畏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节制;校园和谐关系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校园文化。学校教育通过尊重和保护青年学生的正当权利并使其自觉践行义务的过程,使他们长期浸润在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里,培养并形成他们未来人生中自觉的、理性的遵纪守法和护法精神。  相似文献   
117.
阐述了我国历史上非理性因素的种种表现及产生的思想渊源;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对法制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法律制度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8.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是一个宏观的系统工程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而依法治教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来进行 ,必须为科教兴国服务 ,这是关乎科教兴国能否成功、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教育自身地位所决定的 ,也是对比西方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成功经验、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必须坚持依法治教 ,这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要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 ,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0.
作为权威话语的儒家思想,不仅在《水浒》中留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印记,并还以君臣、父子这一整套纲常秩序建构起小说的重要思想根基,具体表现为“事亲以孝”、“事君以忠”、“夫权至上”三方面。而在执着认同之余,小说对儒学也进行了大胆质疑及至无情颠覆。但这种反叛与颠覆,并不意味着政治意义上的权力更替与交接,而总是表现为理性与暧昧、庄重与谐谑、儒雅与痞俗——彼此之间的相互对话与抗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