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91篇
教育   9613篇
科学研究   682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560篇
综合类   71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966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阶梯切削法来建立YT15氮化钛涂层车刀的刀具使用寿命计算公式方法,并对涂层刀具和未涂层刀具的切削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比较,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论证了涂层刀具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未涂层刀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72.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73.
长期以来人们对清初画派“四王”争论颇多,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复古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只会临、摹、仿、抚四大本领,只会把古人丘壑搬来搬去组合画面。他们的出现阻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本文作者将分三个专题为“四王”辩护,以见出“四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4.
苏轼是北宋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一生沉浮于宦海 ,出入于儒释道 ,纵横于诗文词的创作 ,处处以“随”这一人生哲学平衡自己的心理 ,保持自己的存在。可以说“随”是其坎坷人生的心理暗示 ,是其出入儒释道的哲理反思 ,是其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 ,研究苏轼时 ,如果抓住了这个“随”也就摸到了苏轼文心跳动的节律。  相似文献   
75.
蒋捷生平行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词人蒋捷,词名胜极一时,惜今人对之研究寥寥。本文就蒋捷生平可考事迹进行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76.
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小说《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梦的意象把女主人公简爱充满疑虑和矛盾的内心展现在读者面前。该文对小说中的梦境描写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展示通过梦意象的运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77.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78.
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奠基性、非客观化、主体间性等特征启示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念,生活世界观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处于不断生成中的人,学生是教育生活的主体,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互为主体。  相似文献   
79.
英语词语的意义由其所处的语境来决定 ,尤其是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意义。译者在翻译时须予以重视 ,认真揣摩原文的语境 ,正确选取语义。同时 ,译者对所译学科的术语有所掌握或了解无疑有助于译文的通畅达意。此外 ,译者不可忽视历史文化背景决定语义  相似文献   
80.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