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8414篇
科学研究   54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21篇
综合类   48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773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23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62.
德育依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每个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都具有多维性、独特性。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环境多个维度的疏离是我国学校德育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在顺应中发展、在建设中提高、在生活中增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6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政治发展提供的制度保障、科教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更离不开人所独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状态等思想道德力量的支撑。有鉴于此,认真审视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神文化层面,深刻领悟和谐社会对思想道德等文化精神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动力作用,对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64.
在简要阐述诚信、理念、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与地位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诚信在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理念三个重要的大学理念中的基础地位。强调诚信理念要贯穿于大学理念之中,即大学理念必须以诚信为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865.
魏晋之际,以嵇康和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在现实苦难、精神失落等多重打击之下选择超越作为平衡内心的手段。他们的超越意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追求自由,渴望长生,企慕“大人”。  相似文献   
866.
薛莉 《中国德育》2006,1(10):15-17
隐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等三个领域。与显性德育相比,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隐性的实施方式与明确的教育意图;潜在的内容与丰富的载体;影响的长期性和不可测量性。  相似文献   
867.
在先秦儒家文化哲学视野中,“象”是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型。在物质文化上,他们提出了“观象制器”说;在制度文化上,礼乐文化制度的发生皆取法于“象”;在精神文化领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以完成精神文化的创造,儒家“六经”都是“象”的意义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868.
869.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德才兼备 ,表里如一 ,君子不器的人才观和质 (人的本质 )文 (文饰或人文化 )结合 ,注重躬行的教育观。它对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0.
信仰教育是当前我国实现发展的迫切要求,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实效上实质性低迷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信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并行动起来,切实把信仰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中去,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