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66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施燕薇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56-58,78
以松阳人说普通话时所表现出的地方性现象为例,从松阳话的常用词汇语法中去寻找松阳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的差异点,探索解决方言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转化和提升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沙汀被公认为典型的地域小说作家。本从巴蜀地域呈现的角度,梳理了沙汀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探索,凸现了不同区域经历中,巴蜀地域化在其整体思想资源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美历史维度的乡土美学并非古典美学——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三大美学形态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继承,而是中国现代性背景下的美学体系的重建,是在三种美学形态交织下的知识分子立场的批判乡土、知识分子立场的诗性乡土和农民立场的现实乡土,这三个维度,是乡土美学历史意义上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对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民众欢欣鼓舞,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高度融合,表现出空前一致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与腐败,台湾民众因对国民政府不满导致1947年爆发反政府的“二二八事件”,台湾人民的本土意识空前膨胀,民族精神失去主导地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产生了更化。  相似文献   
15.
从《旅途》《冬日里的套子》《谁是谁的敌人》等胡学文小说文本出发,阐述了作者对现代乡土人物因文化危机而导致的精神困境的体验与描写。  相似文献   
16.
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化教学。不同化之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呈现出不同的化形态,反映到作为化载体的语言上则表现为语言表达的差异。母语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对目的语的学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由于母语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何逐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化、增强化差异意识,克服母语化的负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以英语还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其中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的形成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甚至过度相似性或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借助或照搬第一语言的知识而造成的,在此,笔者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思维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各个平面的负迁移现象,包括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等各层面上的负迁移。根据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具体教学中避免负迁移产生的相关对策:(1)重视第一、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2)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作分析,指出在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后对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的途径和需注意的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雷莉  雷华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1):12-16
本文从方针、政策、组织机构、教学环境、考试评估、奖学金制度等方面对中、美两国对外语言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剖析了美国对外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指出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还不完善的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使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沿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意义的”教育思想必须基于实践,对中国教育真正具有引导力的思想最终只能形成于本土境脉与本土实践之中,不能用具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与言说方式来套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规引中国人的教育实践。“寻找”教育思想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思想服从过程,而是以“寻找者”自身的已有思想需求与思想前见为参照标准的思想选择过程和思想构建过程。教育研究者应当首先是思想者。构建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思想的最宝贵的资源就在研究者自身及本土境脉与本土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