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3173篇
科学研究   83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33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4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appli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o help reduce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uses of massive-scale citizen data ever attempted. There is major divergence among nations, however, between a “privacy-first” approach which protects citizens’ data at the cost of extremely limited access for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and researchers, and a “data-first” approach which stores large amounts of data which, while of immeasurable value to epidemiologists and other researchers, may significantly intrude upon citizens’ privacy. The lack of a consensus on privacy protection in the contact tracing process creates risks of non-compliance or deliberate obfuscation from citizens who fear revealing private aspects of their lives – a factor greatly exacerbated by recent major scandals over online privacy and the illicit use of citizens’ digital information, which have heightened public consciousness of these issues and created significant new challenges for any collection of large-scale public data. While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for COVID-19 remains in its infancy, the lack of consensus around best practic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for reassuring citizen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privacy may already have impeded its capac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pandem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82.
谢文生 《科教文汇》2013,(18):92-93
近些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而由网络导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网络防护成了网络信息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校园网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破坏与外部攻击两个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可以从网络安全隔离、网络监控措施、网络安全漏洞、网络病毒的防范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3.
在消防设计及消防建审中,首先须对建筑物进行划分类别,建筑高度的确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对坡地建筑这一特殊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及地方规范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4.
依据知识联盟成员之间的"竟合"特性,从联盟知识能否被分享的角度,提出了共有知识和私有知识的概念区分,指出知识联盟的维系和成功需要在共有知识分享和私有知识保护之间求得平衡;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出了影响共有知识分享的因素;从资源特性和关系特性方面探讨了影响私有知识保护和泄漏的因素,同时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5.
杨屹东 《图书馆学研究》2006,(1):100-100,F0003,99
本文针对中国版权制度起源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中国古代版权意识与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差别,认为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保护制度,并从传统思想、出版技术、东西文化差异、古代作者地位等方面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又是权利经济。它不仅要求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切实保护,而且也要求其人身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但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中的人身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主体日益强烈的保护人身权的需要。因此,应确立人身权法在民事立法中的独立地位,转变立法观念,改革法律形式,充实人身权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7.
版权法究竟保护作品的什么?这是长期困扰版权法界的一个问题。法官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则往往会对同一起版权纠纷案件是否侵权作出不同的认定。本文通过对一“悬棺葬”考古学学术专著与考古科普读物的版权侵权纠纷的个案分析,提出了学术作品的版权法保护范围及科普作品对学术专著的合理使用的界定。  相似文献   
88.
针对IGBT驱动过流保护问题,提出了分离元件驱动过流保护电路和模块驱动过流保护电路.文中给出了分离元件驱动过流保护电路和模块驱动过流保护电路,并详细分析了两者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9.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情报保护体系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情报泄密事件不时发生,情报泄密与企业领导腐败相联系,这就是我国企业情报保护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本文提出了设计企业情报保护框架体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企业情报保护体系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企业情报保护体系框架。
Abstract:
The significant cases of intelligence leakage occur from time to time.Intelligence leaka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orruption among enterprise leaders.So this is the new situation faced by the enterprise intelligence protection in China at present.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enterprise intelligence protection,analyz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intelligence protection system,and based on this,constructs the new framework system of enterprise intelligence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90.
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基于法经济学视角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