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外类群,使用PAUP4.0b4A软件对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7属11个代表种的ITS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了3个最简约树,步长为112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7618和0.7214。利用3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莲属Nelumbo位于系统树的基部,自展支持率为100%,可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成立莲科Nelumbonaceae和莲目Nelumbonales;(2)萍蓬草属Nuphar是一单系类群,位于分支Ⅱ的基部,并和睡莲科其他属(不包括莲属)植物聚在一起构成姐妹群,故萍蓬草属仍应置于睡莲科中;(3)水盾草属Cabomba和莼菜属Brasen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9%,说明这两属之间亲缘关系较近;(4)睡莲属和芡实属Euryale、王莲属Victoria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自展支持率为94%,说明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仍应置于睡莲科中。  相似文献   
12.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13.
从荞麦(Fagopyrum)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的角度综述了荞麦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荞麦形态解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和测序方法,首次获得管蚜蝇族(Eristalini)7种食蚜蝇线粒体基因组的Ctyb基因部分序列(419bp).经对位排列,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检测到119个可变核苷酸位点,变异率为28 40%,其中简约位点74个.属内序列差异值在5 01%~9 55%之间,属间序列差异值在10 02%~16 23%之间.以直翅目的中华稻蝗为外群,用多种方法构建进化关系树,结果类似.从4个属间关系来看,管蚜蝇属和斑眼蚜蝇属首先聚合为姊妹群,BCL值为61%,其次与条胸蚜蝇属聚合,BCL值为89%,宽盾蚜蝇属最后聚合.管蚜蝇族的4个属的聚类系统发生树为单系.  相似文献   
15.
为弄清引起云南、贵州和四川3省常春藤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单胞分离法对引起3省炭疽病的常春藤病原进行了分离。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和ITS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常春藤炭疽病病原为常春藤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ichellum(Fr.)Duke)。  相似文献   
16.
自我面孔识别是个体对自己面孔的认知,它是个体自我发展的基础.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种系发生、人类个体发展、神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无损伤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手段的运用更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了解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一般面孔识别、心理理论以及自我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相似文献   
17.
Epitypification can solve many taxonomic problems and stabil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genera, families or order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how to epitypify. A few examples where taxa have been epitypified are considered and the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epitypification are discussed. We also outline some examples oftaxa which need to be epitypifled with reasons.  相似文献   
18.
根据蜜蜂属8个种的线粒体COII基因全序列,应用邻接法和最简约法建树,研究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并对该属的生物地理关系进行了讨论:A. cerana和A. nuluensis聚为一支,而A. koschevnikovi与A. florae/A. andreniformis关系较近,A. florea和A. andreniformis为较原始种类.该属起源中心应在中国南部至印度、伊朗一带,并且向马来西亚、印尼一带扩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鬼灯檠属Rodgersia Gray的染色体数、花粉体积和纹饰、萼片数目、萼片脉序和脉型、萼片腹面毛被、花梗和花序轴毛被、叶的类型等关键性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进化顺序,依据性状的系统发生,绘制了鬼灯檠属的瓦格勒尔系统树;确认本属有5种和3变种,其中以R.podophylla为最原始,R.nepalensis为最进化,而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和R.pinnata则居于两者之间。本属分两组Sect.Rodgersia,仅含R.podophylla Sect.Sambucifolia J.T.Pan,含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R.pinnata,R.nepalensis。依据种的主要分布区,划本属植物为4个分布类型,即:日本—朝鲜间断分布,秦岭—大巴山分布,横断山分布和东喜马拉雅分布。笔者认为,本属的起源地在日本-朝鲜一带,横断山地区是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本属的散布路线是自日本—朝鲜,经秦岭—大巴山,通过横断山地区而进入东喜马拉雅,本属的起源时间,当在晚第三纪以前(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此外,还报道了鬼灯檠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相似文献   
20.
ITS2是真核生物rRN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rRNA基因加工成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ITS2的高级结构相对保守,对其序列进化表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ITS2保守的结构域和二级结构为广范围遗传距离排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正因为如此,ITS2在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中展示出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