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根据革命和建设形势的需要,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他既强调原则和制度意义上的党内民主(狭义的),更强调实践意义上的党内民主(广义的)。重视在建立健全制度基础上的党内民主教育,通过党内民主的实践活动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思想教育统一起来,着重从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方面来发扬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22.
植物Na /H 逆向转运蛋白NHX是一类重要的离子转运体,在调节液泡pH值、维持细胞质中低Na 浓度和离子的动态平衡及其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植物NHX蛋白的分类地位,NHX基因的表达调控及NH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3.
采集了拟小鲵属5个已知物种和普雄原鲵共15个个体的mtDNA序列数据(cytb,755bp),使用贝叶斯(BI)和最大似然(MP)法重建了拟小鲵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拟小鲵属的5种形成一个单系群;贵州拟小鲵为独立有效物种,是宽阔水拟小鲵的姊妹种;普雄原鲵是拟小鲵属5种的姊妹分支,普雄原鲵应更名为普雄拟小鲵。  相似文献   
24.
Mimicry and secondary defense are staples among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 Among insects, the stick and leaf insects are masters of camouflage. Nonetheless, a meag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rigin and early mimetic evolution persists. Here, we report the earliest mimetic and defensive strategies of a stick insect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Aclistophasma echinulatum gen. et sp. nov., exquisitely preserving abdominal extensions and femoral sp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pped onto the phylogeny of Phasmatodea reveals that abdominal extensions and femoral spines developed multiple tim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stick insects, and indicates that the origin of abdominal extensions predates other modifications, while tergal extensions predate other expansions of the body, such as those of the sterna and pleura, as well as defensive femoral spines. The new fossil provides clues into early antipredator defensive strategies, allows inferences as to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 and predators, and reveals the mimetic and defensive mechanisms of stick insects from 165 million years ago.  相似文献   
25.
通过PCR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了鳡(Elopichthys bambusa)线粒体ND5基因序列,该基因全长为1836bp,编码61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分析该基因碱基组成及密码子使用情况,发现A+T含量高于G+C,并且在密码子第三位点存在明显的反G偏倚.将鳡ND5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10个物种的ND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鳡与鲢鱼的亲缘关系最近,青鱼次之.用NJ法构建11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雅罗鱼亚科、鲌亚科和鲢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鲤亚科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26.
通过构建分子钟对广义柏科主要分类群的起源时间进行探讨。采用相对速率检验法分析广义柏科mat K、rbc L进化速率的稳定性,结果显示rbc L的非同义替代速率只在Pinaceae与Taxodiaceae的分类群及柏科北半球的支系(Cupressoideae)之间通过相对速率检验,而Pinaceae与柏科南半球分支(Callitrodeae)之间没有通过相对速率检验。mar K基因的非同义替代速率在Pinaceae与广义柏科的所有分类群之间通过相对速率检验。根据通过相对速率检验的分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基因进化速率,计算它们发生分歧的时间。据此推测,杉科的主要分类群Taiwanioideae、Athrotaxidoideae、Sequoioideae与其他分支发生分歧的时间均在侏罗纪,支持现存杉科在侏罗纪就已经建立起来的观点;Cupressaceae(s.s.)的两个支系(亚科)发生分歧的时间在124Ma之前,相当于早白垩世早期,可能由于南北古大陆的完全分离,其祖先居群被分隔成两个亚群,随后各自演化为不同的支系。Callitirodeae、Cupressoideae各属发生分歧的时间也均在白垩纪,表明Cupressaceae(s.s.)在白垩纪就已经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7.
运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狭蕊龙胆属Metagentiana10种及其近缘属22种植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ITS分析结果表明狭蕊龙胆属是一个多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双蝴蝶属Tripterospermum和蔓龙胆属Crawfurdia的种类位于狭蕊龙胆属各分支中,而且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的种类也相互交叉;这一结果不支持将3个属各自独立为属。但是,在所有分析中,3个属共同形成一单系分支,是龙胆属Gentiana的姊妹群;这一结果与形态学、花部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和胚胎学等证据基本一致,狭蕊龙胆属应该从龙胆属中分离出来,它与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有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分支图,在狭蕊龙胆属、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组成的复合群中,现已知的染色体基数x=17、21和23可能存在网状和平行进化。  相似文献   
28.
对Beesia calthifolia等5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了测定。这几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25~232 bp,ITS-2 的长度范围为201~217 bp。B.calthifolia的ITS-1(227 bp)和ITS-2(215 bp)的长度及序列均与升麻 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相近,其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也近乎与升麻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完全一致 (仅一个碱基缺失的差异),但其在上述几方面均与金莲花属植物相差甚远。以Ranunculus enysii作为 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calthifolia,Cimicifuga acerina,C.brachycarpa 和Actaea asiatica形成一个单系群,并得到bootstrap分析的极强支持,B.calthifolia位于这一单系群的 基部。这一DNA序列分析结果与来自植物化学、孢粉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更进一步支持铁破锣属是升麻族的自然成员,并可能是升麻族中一个最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29.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胚胎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原胚在16核时形成细胞壁, 幼胚发育缓慢,并要经过一个冬季低温阶段,一直到第二年种子脱落时,它们还处于简单多胚  的选择时期, 后期胚的发育是在种子脱离母树后进行的。根据胚胎发育特点,穗花杉属在红豆杉科中的系统位置(由原始到进化的顺序)是:穗花杉属,澳洲红豆杉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榧树属。  相似文献   
30.
国内高校生物化学教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生物化学教材发展历程的研究,结合当前国内外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和高校本科生教学特点,对生物化学教材的编写和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为培养具有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