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853篇
教育   9948篇
科学研究   78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876篇
综合类   402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1381篇
  2012年   1597篇
  2011年   1815篇
  2010年   1239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648篇
  2006年   1630篇
  2005年   1532篇
  2004年   1499篇
  2003年   1343篇
  2002年   1220篇
  2001年   1062篇
  2000年   729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urpose: Marital dissatisfaction and conflict often increase for couples after the birth of a child and are evident in fewer positive family interactions and more negative family interactions. Because exercise is known to increase positive emotions and decrease negative emotion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higher levels of mothers’ exercise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 were related to more positive and fewer negative emotion-expressive behaviors with their infants’ fathers. Method: Mothers’ (N = 46; M = 8 months postpartum)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were coded during couples’ discussions of current conflict and positive family experiences. Mothers self-reported their leisure-time exercise behavior. Results: First-time mothers and mothers with higher levels of leisure-time exercise behavior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posi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during couples’ discussions. Conclusions: Exercis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ositive emotion and, in turn, can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family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 when marital stress normatively increases, particularly for mothers with more than 1 child. Future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exercise patterns across the postpartum period to identify the most effective timing and optimal level of exercise that lead to more posi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相似文献   
992.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研究法,分别对1995~2014年间羌族7-17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六项共性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羌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趋势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幅度有所减缓,羌族中小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严格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年度报告制度;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互动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模式;多元协同治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改革供给方式加大对羌、汉族经济落后地区的体育经济投入,完善体育设施、设备等.  相似文献   
993.
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带来新思路.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同质化现象突出、培养理念更新慢、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够精准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挖掘大数据资源,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强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打造体育教育专业网络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等措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9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对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自由基代谢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旨在为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更年期女性受试者,依据不同运动方式分为4组,即对照组(CG)24人、有氧运动组(AG)27人、抗阻运动组(RG)27人、健身气功组(QG)27人,实施24周的运动干预,在实验前、中、后分别对相关激素和自由基代谢酶水平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并进行更年期症状与心理状态评估。结果:24周后,AG和RG的血清E2、SOD和CAT值增加幅度,FSH、MDA、XOD值以及Kupperman、SAS和SDS评分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QG和CG。结论:24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与低强度的健身气功相比,更有助于改善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缓解心理焦虑、抑郁等更年期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95.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从中学体育教师、学校领导角度出发对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进行了理论假设与验证,同时调查了体育教师对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的认知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通过综述以往研究,提炼出了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由政策解读、校本实际、自我能力、学生情况、地域文化、社会环境、足球核心价值7个维度构成,并得到了良好的验证。2)通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因为教龄、性别、任教地区、任教阶段的不同,对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立足于中学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展开的调查,旨在为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内涵认识情况进行了解,中学的校园足球文化参与者有了清晰的认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参与和学习正确的足球运动,从而为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认识差异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讨论,积极探索当前社会背景下构建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为中学特色校园足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研究目的:运用SWOT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常态下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进行研究,从它的内、外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外部环境中党和国家政策空前重视;仍需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经济增速下滑、高校扩招,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专业需求相对不足.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内部来说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统筹下的体育教育学科优势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内在发展动力;各个高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成本较高、专业建设视角不够全面,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需要深入改革,国家应从结构、布局、质量、效益等外部因素对该专业进行全国统筹,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区域特点,突出特色,服务于地方.结论: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利用高校内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培养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99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一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死因。由于CVD等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有必要开展生活方式干预项目以控制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的重要慢病干预项目—HELPS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TLC)项目对减少CVD危险因素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140位大学教职工参加为期12周的HELPS TLC项目,干预前后用配对t检验对其体重、BMI、腰围(WC)、6分钟步行距离(6MWD)、空腹血脂和血糖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6MWD显著增加,总胆固醇(TC)和WC显著下降。对“高危”参与者进一步分析显示:BMI(-1.5±0.5,-3.9%)、TC(- 22.8±4.0,-9.0%)、LDL(- 14.1±4.9,9.3%)和血糖(-6.9±2.2,-6.1%)均显著下降;男性腰围(-4.5±0.8,-10%)显著减小,女性未见显著改变(-1.5±0.5,-4.0%)。此外,体重的变化与TC(r=0.43)、LDL(r=0.35)和血糖(r=0.44)的变化均显著相关。结论:参加12周的生活方式干预项目可以使CVD危险因素减少,特别是在CVD“高危”个体中。HELPS TLC项目的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概述美国运动医学第64th年会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归纳“机体对运动反应/适应的生物网络”研究的报告热点;介绍美国国立卫生院资助项目,“人类体力活动的分子传感器”的研究设计和组成。建立各取所长、分工合作的研发联盟是进行运动促进健康分子机制研究的必要途径;基于集合最新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整合性系统实验设计是链接运动益处与其作用机制的桥梁。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精准运动的实现、运动依存性的提高和对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同时如果能够发现传递运动益处的分子,研发成产品,这必将会为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