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15篇
教育   2161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优美典范,在题材内容、章法结构、心理表现、意识流动方面开拓出崭新的艺术空间,尤其在时空结构布局上的超前性更具有现代意义,优秀的文化资源被重新唤起。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被重新阐释。呈现出一种新表现与新姿态。  相似文献   
152.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153.
十多年的海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成果的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旨在把握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将海子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4.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5.
唐代一些叙事性诗歌蕴含着纪实性、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等新闻性元素,其接近性主要表现在心理、职业、交流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得唐代叙事诗在传播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新闻传播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6.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大多以女性口吻叙述,大胆、率真、炽烈的描写,体现了那一时期女性意识的张扬,但在对诗歌的解读中发现,男性形象始终在恋情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男性的态度在恋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男性的异常态度,这些南朝女子一方的强烈追求不过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性独角戏而已,爱情在这里很少能开花结果,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157.
“宗经”是中国传统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和创作要求,由荀子提出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篇中都倡导“宗经”这一要求,还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六义”之美.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宗经”思想的影响,他“宗经”不仅宗“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宗经、史、子、集等文化遗产中的经典,“六义”之美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8.
给高职学生讲解格律诗词创作要因人而异,并举一反三,不但使其掌握诗词格律的一般规律,初步学会创作,而且要知晓事物的客观规律,懂得遵守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从而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信心地、诗意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9.
以认知隐喻学中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解读诗歌张力的成因,即通过突显、忽略和遮蔽的方式达到目标域和源域间子集的映射。以狄金森的三首"死亡"诗歌为例,分析了她诗歌中无穷的隐喻张力。  相似文献   
160.
《永平诗存》中的时事诗涉及到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自然灾害、官吏贪暴等社会民生方面的诸多细节,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情况、了解当时士人思想状态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历史材料。作者多站在维护王朝统治的立场上来描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但有时也能从儒家民本的原则出发,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这成为其时事诗中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