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6篇
教育   107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香港的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潜藏的悖论。中华传统与西洋观念、社会现代性的舒适与不安在香港的文化语境中交融共存。香港沙田学者散文写作的文化身份认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己身文化传统的认知,二是用己身文化传统与所处的文化语境进行对话。就第一层面而言,沙田学者散文普遍认同己身文化传统的中西交融性;在第二层面上,沙田学者散文写作姿态的闲适意味浓于它行文内容的文化精英意味,暗示其对当下文化语境的默认。  相似文献   
962.
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它能成为纵贯清代文坛的蔚蔚大派,独特处之一在于在散文创作中自觉融入小说理论,运用小说笔法,记叙描写简洁细致,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意味。桐城散文上承古代散文的创作脉络,下启现当代散文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963.
唐“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创作推进至一个新阶段,唐代散文的新闻传播也较为发达。官方传播体现在以驿传唱主角的网络上,众官员利用外出的驿使捎带书信成为合法。在中国散文史上,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大家的书信体散文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964.
“新时期散文”是随着粉碎“四人帮”登上历史舞台的。它在第一阶段,以声讨奸佞、悼念英灵的历史契机中最大程度地写真相、诉真情,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感;在第二阶段,散文视角上明显出现“内转向”和“外转向”两种维度:表现在抒情类散文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和个人知识修养的传达;而长于叙事的报告文学更迅捷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成为知识分子主要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965.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虽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相似文献   
966.
张耒散文的表达具有赋理性予激情,化直达为婉曲的艺术特色。他将一生的报国激情加以理性控制,在散文中充分展示了思辨能力和心理分析能力。为了躲避宋代党争,张耒散文还将直达的表达方式转化为婉转曲折的文字,借各种文体的优势阐发大义。  相似文献   
967.
晚年刘大櫆为生活所迫,跋涉徽州。在徽州期间与徽州文人孙维龙、程瑶田、方矩、汪梧凤、吴定、金榜、郑牧、汪肇龙等交游,相互探讨写诗、作文,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或师徒情谊。文章通过刘大櫆在徽州的经历,进一步阐释刘大櫆的古文观,从而阐明刘大櫆古文观在徽州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8.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969.
在四川当代散文的创作领域里,陈霁无疑是富有代表意味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以一种别开生面的现代思想、灵魂脉动、宽广视野、创作倾向、人文观照、美学辐射和富于新颖情感内质的散文文本实践,为我们显扬出一个当代散文作家的美学思想、精神关怀、人文意向、诗意灵魂,也由此铸就了他的创作个性和散文风格。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从思想层面和艺术维度两个方面予以切入,探究涵蕴在他散文文本中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970.
?韩柳文研究法?一书,寄托了林纾为古文保存精华的理想,体现了他在文法与鉴赏两大版块突出的理论成就。文法论,是古文创作的技法理论:立意上,崇尚意在笔先、忌露贵掩;结构上,追求关合照应,制局有法;用字上,讲究锻炼字眼,因字见义。鉴赏论,是古文阅读与批评理论,主要表现为对揣摩创作心理和“博观”、对比等鉴赏方法的运用。?韩柳文研究法?是林纾古文理论的实践,问世后也备受关注,梳理其中文学思想,于文学写作、文学欣赏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