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256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特别是在对故乡人事的回忆和描摹的散文以及在抗战时期逃难桂林的见闻日记里,丰子恺以清新趣味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民情风俗画卷。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民俗文化元素具体体现在,通过对饮食、方言俗语、人物称谓、岁时节日、信仰与禁忌等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构成他的散文的一些主要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体现作品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2.
人类精神在根本上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典籍中,教育就是对典籍的体认。我们的教育只有回到典籍,才是自己的路,才有说话的资格。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之美就是语言尽可能贴近生活,尽可能贴近作家的个性,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家独特的个性色彩,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节奏感。散文的节奏美主要不是由于其押韵造成的,是靠"情韵"的创造和"反复"的巧妙运用来解决。散文的语言美还表现在绘画美和色彩美。  相似文献   
134.
散文文体是社会生活存在和主体精神存在的直接现实,特定时期社会的社会转型必定重新建构着散文作家的精神生活及其价值取向,因此也会对作为主体存在的载体散文产生深刻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的三十多年社会转型与散文文体的流变之间,具有重要的内在逻辑关联;其间,每一个时段散文所具有的特质无不关涉与其相应的时代。链接这两者的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向度,而散文是知识分子的一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叶适是南宋散文大家,经世致用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政论散文创作之中。横肆和雄放是其政论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在他精心撰就的文集《进卷》和《外稿》中,其艺术风格具体体现为体制宏阔、立意新奇、技法独特。  相似文献   
137.
骈文是六朝政治权力运作的重要工具,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政治表达,是政治活动与书写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骈文书写与政治运作的深层关系,在于它不局限于政治运作过程的文字记录与呈现,而是其本身就是政治运作审美化的体现,以审美的形式赋予政治活动美学魅力。骈文书写与作者政治身份关系更密切,是他们直接参与政治运作的手段。作为政治行为的骈文书写不是单纯的文学写作,服务于政治的目的制约着书写形式,不同的政治意图决定了骈文书写内容的侧重点和艺术风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8.
明末清初,因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士人的危机感顿然加剧,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经世致用和博古通今为主的学术思潮,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清初骈文的内容和风格。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清初骈文家如陈维崧、吴绮、陆繁弨等皆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故清初骈文具有时代感和重情意识;而崇尚“博通”的学术追求,反映在骈文创作上表现为追求富丽典赡之美。清初骈文内容的充实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的复兴,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开拓了路径。  相似文献   
139.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面的体现。骈文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名称的演进相吻合,这为辨析四六与骈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代、民国文论家主要从三方面来辨析四六与骈文:1)从创作领域来辨析,认为四六局限于世俗应用应酬,而骈文则突破了这个藩篱;2)从行文句式来辨析,认为四六不仅是四六行文,而且全篇对偶,而骈文则相对自由;3)从审美效果来辨析,认为四六“无复作家风韵”,而骈文则富有文学色彩。名称的演进与对四六骈文的辨析,明确了骈文文体意识,提升了骈文地位。  相似文献   
140.
南宋中后期的严仁是一位具有较高水准的词作家。但现存的关于他的资料较少,于史无传,仅能凭借已掌握的零星资料来梳理这位词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并且通过对《全宋词》中仅存的其30首词进行分门别类地归整,进而再以其中的名篇佳作为突破口,就其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剖析,以此来更好地解读这位词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