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教育   7518篇
科学研究   250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377篇
综合类   757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3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844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陕西作为科技、教育、农业、工业大省, 其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协同。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经济增长中科技 创新的贡献进行了测算,从而证实陕西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不协同关系;对陕西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不协同的原因进 行分析,提出实现陕西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32.
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方志家谱资料,论述唐末五代徽州北方移民的迁徙路线、定居点等基本状况,考证移民家族的大概数字,探讨经济开发、古村落的创建,证明唐末五代是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933.
"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更高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34.
与行政区划有密切联系的行政区域的设置、变更是乡镇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准备全面推开的以行政区划调整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体制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经济发展不仅是乡镇区划调整的根本起因和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乡镇区划调整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3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规划关注的一大主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且转变困难的原因,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36.
区域教育差异与英语课程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区域教育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必须结合区域教育差异进行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从对必修课分级教学,选修课分类指导;联系地方实际,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测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37.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解释经济学”,它还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职责。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和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问题不都能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仅仅利用西方现有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中国经济学家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完成。在中国经济学建设过程中,德国经济学界在处理经济学国际性和本土性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938.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39.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提到了质量问题,体现出一种新的质量理念。这种新的质量理念是对传统质量理念的拓展,可以作这样的概括:质量载体———从企业为主拓展到国民经济整体,呈现出质量载体的多元化;质量领域———从工业为主拓展到各类行业,体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而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质量生态———从产品实体质量拓展到实体与环境两种质量,凸显出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质量范围———从国内范围的质量拓展到对外贸易质量和利用外资质量,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必然趋势。质量新理念的付诸实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40.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应有之义,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体制、政策和市场上的缺陷,我国未能充分利用大国经济在分工、产业、竞争等方面的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因外部性、互补性而导致的聚集经济效应,在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成本优势,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国经济优势。同时,未能充分利用和享受大国经济在开放经济上的外部效应。相反,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复投资,非对称性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外部效应、公共物品、规模经济等分析工具,尝试地提出了一个解释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政策、创新战略、国际经济政策等区域经济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