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0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皖籍学人与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皖籍学人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卓著贡献。全文第一部分以孙家鼐、胡适、陶行知为代表,论证了皖籍学人在创建近代藏书楼、地方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民间流通图书馆过程中的种种努力;第二部分以洪范五、施廷镛、朱家治、陈东原为代表,列举了皖籍学人在中国现代化图书馆内涵建设中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22.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3.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4.
王元稚,福建闽县人。民间收藏的《哀启》文稿,乃王元稚之子王祖毂等8人“衔哀谨述”的,以此文稿可以推知王元稚生平情况及在台湾近三十年的大致活动,从中可见其乃是以幕友和教职的身份“在台垂三十年”,亲历台湾近代化进程的福州船政学人。  相似文献   
25.
吴文化孕育的吴地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充满文人情结的高尚文品和不断创新求变的高雅艺品,是吴地绘画最显著的特点。探求吴地绘画的文化艺术特征,对当今绘画,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绘画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潘珩 《情报科学》2012,(1):77-80
以Web of Science为文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Ⅱ,针对2004年至今的以Google Scholar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从文献量、作者、期刊、重要文献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Google Scholar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8.
晚唐著名文学家卢肇的文学作品与书法理论中体现出"尚实"的审美取向。卢肇"尚实"的文艺风格是对客观之"理"的探索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天文自然规律、艺术表现规律两方面,并以文学修饰的方式将理性的客观规律理论用赋的文体将之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卢肇为文为艺的艺术实践与科学探索中得到极为完美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卢肇实学美学文艺观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9.
宋太祖于乾德三、四年间所说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并不能视为他对文人的真正重视。相反,无论乾德三、四年之前或之后,宋太祖对文人均表现出较为轻视的态度。这主要是由整体文化水平的低下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0.
严光的再塑造与宋代隐士典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重建内在精神信仰依据的社会转型,宋代需要重新建构符合时代隐逸精神要求的、新的隐士典范。由范仲淹提倡开始,确立了以严光为典范的新的隐士范型。有宋一代士大夫,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却对以严光为隐士典范取得普遍共识和认同。而严光这一新的隐士典范的确立,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和参与建构了宋代对于人格、道德、气节不断强调和强化的社会普遍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