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试图从“表述危机”引述哲学上的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通过简要分析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本身,从中得出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倾向和建构倾向的语言学的依据。并进一步对认识论中的另一表述语言——科学作一分析,得出科学知识社会学在认识论上的后现代主义趋向,并且进一步指出,这一趋向是由于认识论中实在的不在场而造成的,是对世界的不一致性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形成概念 ,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概念 ,在复习时 ,通过找出概念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进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3.
运用社会调查、文献分析和比较等方法,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指导方式”在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课的结构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中美两国“教师指导方式”因分别受“形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产生差异;2.影响两国“教师指导方式”的上述两种思想本身有共同之不足;3.两种“教师指导方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讲,均有力所不及之处。  相似文献   
34.
"与其A,不如B"句式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B/A}=0.5;客观反映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A}〈P{B}。通过对"与其A,不如B"这一复句在人脑思维中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复句"与其A,不如B"在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层面中具有"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35.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社会、情感等功能不断显现出来,因此对其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6.
通过CNKI文献数据库所收录的2006-2010年高原训练相关研究文献索引,对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现状进行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显示:高等院校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主力军。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高住低练"、"间歇性低氧训练"等不同低氧训练模式是我国高原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37.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十分特殊的人物,她粗鄙、愚蠢、颟顸、鲁莽、自私,好搬弄是非而自寻烦恼,常兴风作浪却淹没自己。赵姨娘性格的成因,除了与生俱来的禀赋因素之外,封建社会森严的妻妾制度和封建家庭内明争暗斗,房族之间、嫡庶之间以至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仇视、猜忌、诬陷与残杀,是其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找准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的题目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去解读一篇课文。以重要的词句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便可以提纲挈领、上下贯通。以课文的空白为切入点,去感受文学的空白带来的无言之美,体会空白处的言之不尽、言尽而意犹未尽的滋味。  相似文献   
39.
作为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调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应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创新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实际效果,真正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0.
建立在仁学基础上的孔子修养学由于自觉地把修仁与审美相联系,从而形成了孔子修养学美学性质和孔子美学的修养学性质。正是这种修养美学,才使得孔子具有“乐以忘忧”的情怀和精神增境界。同时,孔子关于“游于艺”“成于乐”的思想更是明白无误地向人们展示了道德修养的审美途径以及音乐审美对道德修养的决定和引领作用。从而使审美与人生修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