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17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8952篇
科学研究   583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414篇
综合类   49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8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1246篇
  2012年   1527篇
  2011年   1536篇
  2010年   1120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1249篇
  2006年   1214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唐超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5):593-596,592
在分析情报学界对文献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知识的空间属性,提出了基于GIS的文献信息可视化的理念和途径,并通过构建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知识地图,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认为在网络世界将会出现9种新型的搜索引擎,它们分别是零次文献搜索引擎、潜在文献搜索引擎、知识发现搜索引擎、大型元搜索聚类引擎、专业学术型聚类引擎、学术趋势搜索引擎、概念类比联想搜索引擎、解疑答难型搜索引擎和教学研究平台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73.
我国大学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大学科研从“象牙之塔“走向了经济主战场,知识产业化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知识产业化发展.大学知识产业化专门立法,旨在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建立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及知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法律机制,调整大学知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深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4.
基于区域知识能力的空间知识溢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光 《软科学》2007,21(2):1-4
围绕区域知识能力综合评价和知识溢出模型修正,综合考虑区域临近、信息、人员流动等因素,通过引入知识溢出效率系数,构建知识溢出效率系数经验公式;采用区域知识能力差距替代区域知识存量差距;采用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替代区域学习能力;并在弗森伯格划分潜在知识溢出和实际知识溢出思想的基础上,对凯尼尔斯模型进行改进,转变其仅测度区域间潜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弊端,使修正后模型直接评价区域间实际知识溢出效应值,使模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贴近我国经济运行现实。  相似文献   
75.
王玉梅  丛庆 《软科学》2007,21(6):83-86
以广义心理契约为研究视角,整合组织承诺、工作满意等变量,构建了饭店知识型员工离职意图的理论模型,并以四川省星级饭店的管理层员工为调查对象(N=257),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厘清了心理契约违背、组织承诺、工作满意以及知识型员工离职意图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饭店知识型员工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由此而产生的违背感不仅直接影响其离职意图,而且还通过组织承诺以及工作满意与组织承诺的相关关系间接建构离职意图。  相似文献   
76.
马晓燕  邓光汉 《软科学》2007,21(6):142-144
以丰田的供应商网络为着眼点,着重研究知识共享网络的固有难题和演变路径,并对这种强关系的知识共享网络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局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谈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课程的功能转变,应该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素”,还给教师确立了新的教育目标,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8.
在文化哲学的视角下,以“知识”为讨论平台,个人性课程对存在性课程发起两大冲击:对个人意义的肯定,对知识权威的破除。借助知识的自为价值和功能价值的分析框架,在前课程研究领域,伴随着激烈的文化选择,存在性取向和个人性取向同样朝向了现实的幸福生活,但初步萌发了争论的焦点。现代学校的建制奠定了存在性课程的合法地位。在现代课程研究领域中,围绕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怎样对课程进行逻辑的组织”的问题,个人性课程从课程框架入侵,而后发展到课程结构的渗透;围绕着对“谁的知识”、“怎样的知识组织”、“怎样的知识传递”的问题的回答,存在性取向课程和个人性取向课程的争论又重新融合,再次走向人类的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79.
依据关于教师知识基础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课程可划分为六种基本的知识类别:语言技能、学科知识/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与技巧、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背景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前三类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后三类是教师应该掌握的辅助教学实践、完善教学过程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80.
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有普适性与境域性之别。普适性知识是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共同承认的知识体系,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知识。境域性知识是指地方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及缄默性知识等,它是特定人文情境与范围内有价值的知识。普适性知识由境域性知识发展完善而形成,境域性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生命活力,二者相互支持。与普适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主流文化中心课程,它统治着整个课程世界,并成为各国国家课程的核心;与境域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正在补充着国家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