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322篇
科学研究   344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92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师范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能力,据此,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而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这三门学科在实现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各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效能,因此,必须构建以这三门学科为基础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师范专业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三足鼎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99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夏季奥运会会徽,对其蕴含的文化学意义进行系统解读。主要结论:各国对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会徽的文化内涵与奥运精神、主办国、城市的文化有关;会徽的来源可分为事物、运动人物、精神3类;会徽关乎着奥运会文化构建和表达;会徽向着以精神理念为主的方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武侠小说与文学史的结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历经多种叙述模式的演变,充分反映了文学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武侠小说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大致有“史料考证”、“平民文学”、“旧派小说”、“雅俗互动”辱叙述模式,这些叙述模式的历史演变表现了“文学革命”的“态度的非同一性”和“文学史t写”的历史继承性。胡适、鲁迅与周作人的观点的非同一性表现了文学史理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学史重写”的不断变迁体现了文学史理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着“超稳定结构”。这种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书写实践之间的偏离,形成了文学史学的矛盾规律。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

Modern societies are characterised by forms of acceleration, which influence social processes. Sociologist Hartmut Rosa has systematised temporal structures by focusing on three categories of social acceleration: technical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of social change,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life. All three processes of acceleration are closely linked to processe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 Given this background, developments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 education are analysed in this article,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which areas of academic learning the categories of social acceleration affect and whether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 speed up these processes. The analyses show that effects of globalisation in the fields of management, market, and performance on education are closely linked to social acceleration.  相似文献   
995.
90年代以来的无名氏研究真正走出了沉寂,脱离革命意识形态文学研究的窠臼,渐成大观之势,形成了包括无名氏其人研究、流派归属、《无名书》研究等几大热点,研究的思路趋于多元.但无名氏研究依然存在着整体观照不足、评价人为拔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996.
云间词派以突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表现振兴明词之衰,并开启了清词中兴之格局。该派的主将陈子龙被誉为"明词第一",且其词学理论在明清之交的词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历来针对陈子龙词学理论的探讨却非常有限,论文从承传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陈子龙的词学理论,以见其在词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确立其对于明代与清代词学之承传、融通、影响的词史地位。全文先从其重要的词学观点入手,探讨其复古源流观、辨体论、词境说、风骚寄托说、体性观、审美技巧论,透过这些观点的阐述以见陈子龙的词论在词史的重要位置,他在明词中衰的困境中接续了词统的最早努力,开启了清代词坛的盛衰之辨与南北宋之争,使词既能维护其本质特性,又可朝雅化尊体的路上前进,为清代词论写下了第一页。陈子龙代表明末词坛雅化的星星之火,即将在清代成为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997.
负面消息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网络热点的传播给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给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对网络热点界定、形成原因及其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网络热点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在国内,对艾米莉·勃朗特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10月,成果已经颇为丰富。研究者多采用社会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神话原型批评、后殖民主义等批评理论,从作家、作品及读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新颖的、有价值的见解。但研究中也存在着偏差,且缺少来自中国学者原创理论的批评观照。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及时吸纳近年来我国学界出现的较为成熟的原创理论和思维方法,突出研究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画论是中国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画学是它的学科性称谓。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绘画理论,中国画论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实践性与学科性,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它不仅是世界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绘画创作实践的基石。中国画论的自发性写作由来已久,而作为学科其自觉性的理论研究还是在明代以后。明清之际是中国画学研究的酝酿期,学科特征初显。20世纪上半叶诸多学者、画家的不懈探讨,无异使它的学科性质更加明朗,为我们今天的画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宝贵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Reconceptualist and post‐reconceptualist curriculum scholars have drawn upon the notion of a complicated curriculum conversation as a means to describe the imbricated, pluralist, and eclectic character of curriculum theorizing. Insofar as this curriculum conversation is accomplished via language however, it remains wed to a particular representational logic restricting what might be thought.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what it means to theorize curriculum when the very idea of a complicated curriculum conversation begins to fall into cliché. Mobilizing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Gilles Deleuze, this essay analyzes three representational commitments of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theorizing, addressing how each are inadequate for the theorization of difference or the instantiation of the radically new. Against the implicit commitment to conformity alive in the curriculum field, this essay posits an ethics of disidentification exemplified via Bruce McDonald's horror film Pontypool. It is via such a tactic of productive disidentification, this essay claims, that thought might be unfettered from the orthodoxies of common sense, becoming in this way more adequate for opening spaces unanticipated by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onal reg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